人·鬼·情又名人鬼情、Woman-Demon-Human
中国北方的五十年代,童年秋云(王飞飞 饰),其父母都是行走**的戏班子演员,搭档唱传统剧目《****》。唱花旦的母亲(王长君 饰)跟男人私奔,这件事给父亲(李保田 饰)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他自此认为唱花旦就是**不正经的象征。就是小秋云聪明伶俐,暗地里偷着学戏。成长为少女的秋云(贡琳 饰)在一次救场演出中被众人发现是一块“天生唱戏的好料子”。可父亲老秋却担心女儿步她母亲的后尘,执意要女儿离开戏班,但秋云直言宁愿从此唱男角也要继续唱戏。无奈,老秋只好教她唱生角,她很快成了戏班的台柱。长成大姑娘**省剧团的秋云(徐守莉 饰)暗自爱慕着恩师张老师(姬麒麟 饰),但张老师在乡下有老婆孩子。人言可畏,张老师为了秋云的前途,被迫离开了剧团。“**”结束后,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秋云决心重返舞台,重唱《****》,终于以精湛的技艺蜚声国内外。但艺术上的成功却掩盖不了秋...
发布于1987年。由黄蜀芹执导,并且由编剧黄蜀芹、李子羽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裴艳玲、李保田、徐守莉、姬麒麟、村里、史原、邸力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87公映的电影。
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
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
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8/10。秋云就是那个**,冲破了围困她的现实牢笼,**后的丈夫在外打牌始终没出现在镜头里,生父不敢正脸见她只留下一个后脑勺的符号,父亲在酒席散后满屋子蜡烛的黑暗中捉不着鬼,男性没有力量拯救秋云,正如债主拿来讲她幸福婚姻的杂志,正如手掌扎了钉子后那个油彩的笑脸,她不看清人世间的真实面孔,更不晓得自己遭伤害的理由,她与童伴玩耍就任性地不愿当任何人的新娘,以至包括青梅竹马在内的男孩子都加入对立的阵营群攻她,注定一生极力挣脱女性命运,男装进女厕所被逮是秋云第一次在群嘲中被人解围,然而独自画上女装赢得张老师青睐的女性心理又一次被男性的逃避所抹杀,片中乌云密布向她压来,舞台上众多鬼纠缠的秋云只有无助的哭泣。忍受爱慕者的褪色和世俗流言的纠缠,结尾秋云和钟馗的对话揭露了真实心声:人心诡诈胜过阴间可以直面的鬼。
草堆后脑勺,幻灭独木桥,油条流浪狗,落地一碗枣;桌上藏钉,杂志勒索,自助餐上吃不到烙饼,倾家荡产八围酒席,****嫁出现代舞;既然不存在完美的男人,就嫁给舞台,让自己成为完美的男人;几年后,陈凯歌拍了一部性转版的《人鬼情》,叫《**别姬》。PS:李保田演技爆棚
戴锦华:“秋芸是一个多重意义上的女性的成功者与失败者。她在表达的同时沉默。她扮演男人,以此表达自己,并借此获得了成功。然而,在她扮演男人的同时,她便以一个男性形象的在场造成了她作为女性角色的缺席。她作为一个**而表达,却以女性话语主体的缺席为代价。”
"中国唯一的女性电影"。1.以**多重镜像,人鬼对视与互换起首,戏中戏作承转与互文,舞台人鬼对话结尾。2.女演男而获得话语权,达成自我拯救,却仍是在场的缺席者。3.男性作为缺席的在场者:"后脑勺"生父与夫君。4.扎钉子惩罚,化妆室里的嘶喊与晃烁之光,红与黑的油彩由截然两分,终至融为一片黑。(9.0/10)
讲寓言的秘诀是只着重讲一个寓言,但这个电影讲了好几个,很不幸这些寓言都面目模糊,而且互相排斥对方。****是女性受支配的寓言,女主饰演钟馗是反转其地**寓言,但她却说“钟馗是个好男人”重新承认了男性支配地位。然后这些寓言被统和成***,男女都受其支配,前面的寓言全被消解了。
女版《**别姬》。全片以****作串场蒙太奇,令人惊艳。但叙事太过平铺直叙、人物情感刻画不深。3星半。PS:戴锦华说它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女性电影”。这种说法未免太牵强了。戴老师咱能不能有空多看点电影?别再把文学、社会学评论拿来充当电影评论,更别再瞎贴标签乱戴帽子了?
镜像场景的自我指涉主题,中国唯一的女性电影。本片与「**别姬」有着一体两面的微妙呼应:如果说程蝶衣断指(**)后拒绝男性性别认同,并终以「虞姬」成为艺术的化身;秋云则由于幼时对爱情幻灭而拒绝女性认同,并自觉选择男性角色(钟馗),但终束缚于女性身份中渴望却得不到爱情/男性的拯救。
真牛,这性别认同跟《**别姬》倒是一种呼应。**以戏剧片段的转场,人与鬼的指涉,以及片中透露出的哀怨与无奈。**之后的故事略弱一些。但是徐守莉真不错
一碰**就失语。今天看来这片儿充满**张力,小孩子之间即已如此,再着就是秋芸与父亲之间。镜子用得出神入化(尤其片头,无怪戴爷狂赞之)。[**别姬]根本就是个倒转的[人鬼情]嘛……只是凯爷知道怎么拍成大片儿。最妙的是京剧[****]剪进去的那些段落产生的蒙太奇意义。
中国唯一的女性电影,果然名不虚传。男有程蝶衣,女有秋芸,人戏合一,中国的性别易装最早起源的确是在戏剧。越来越喜欢***导演的作品,看看现在商业的第五代和不知所云的第六代,***实在要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