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菲斯原名:Orphée,又名奥菲斯三部曲之二:奥菲斯、Orpheus
剧情梗概:奥菲斯是一名成功的诗人,有一次看到咖啡馆外另一名英俊诗人被车撞死。一位神秘公主向他示范如何让撞死的诗人死而复活,后来又让自己的司机送他回家。奥菲斯回家后全然不顾周围的事情,连妻子被杀也惘顾,一心从收音机接收神秘信息,并潜心创作诗歌。司机怀疑是公主觊觎奥菲斯才杀害他妻子,于是他跟奥菲斯一起穿越镜子,到另一个世界寻找公主和他妻子。本片中死亡的形象(即公主)跟《第七封印》齐名,里面融入了**的元素。
发布于1950年。由让·科克托执导,并且由编剧让·科克托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让·马莱、弗朗索瓦·佩里埃、玛丽亚·卡萨雷斯、玛丽·德亚、亨利·克里梅约、朱丽特·格蕾科、罗热·布兰、爱德瓦·德米特、皮埃尔·贝尔坦、雅克·瓦雷纳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50-09-29公映的电影。
第11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提名)。
在《奥菲斯》中,导演把自己的故事投射在诗人主角身上,有些夫子自况的意味。这部充满了形而上思索的影片着重讨论死亡、生命、创作等命题,让·谷克多用自己最擅长的犹如梦境般的镜头语言塑造了镜子内和镜子外的两个世界,影片中的公主代表了死亡,这个形象和伯格曼《第七封印》中的死神齐名。《奥菲斯》是谷克多假借诗人之名对艺术家的自我描绘和对艺术的反身观照,他搬用和解构了经典古希腊神话“奥菲斯与尤丽迪斯”的故事,神话人物被转化成现代人物,谷克多并为其赋予他在现实中遇到的许多人的性格特征。电影的许多在虚幻空间中的场景都是用舞台搬演的方式表现,具有明显的“幕化结构”的特征。
《奥菲斯》作为超现实主义魔幻题材的代表实验电影作品,不论是从故事内容一波三折的发展,还是从影像瑰丽奇特的表达,如同兰波的诗歌一样,**而癫狂。导演以瑰丽的色彩把观众带进一个**的世界,片中流淌着兰波式的诗意,导演运用超现实的镜头语言重新演绎了一段西方古典神话的故事。
看完以后立马给晚辈《信条》减一星
@2023**电影大师展。 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死亡,回到生活的泥潭已是对人类的祝福。 和美女与野兽里相似的魔幻元素:镜子,手套,华*伪装,御风而行,不做选择两个都爱…生死的临界区域想到记忆和潜行者。 死神的角色很特别,有爱温暖爱干私活的职业女性
满脑子问号,我到底是哪里看漏了,怎么剧情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传说故事的现代版演绎
现在来看这种特效构筑的梦境依旧让人觉得魅力无穷,可能正是因为那种原始质朴、无惧穿帮的剪辑技巧魔术和影像形式拼贴既有实验式的艺术胆识,也有原生的、直接的象征符号/意义。在这个被象征符号所包裹的奇幻电影之中总有片段式的情节剧式流俗,一直在赶着想把这个故事讲完,将所有人物直接都连上感情和叙事的功能线。另外好像指涉太多内容,覆盖太多人物和身份,触碰了太多主题,从电影主干能够生发开去但难枝繁叶茂。但实在不论是不是改编自神话长诗,主故事以及叙事方式仍然太迷人,源于所有物件都装载了多重内容,并且互相嵌套,承担了解梦的线索。死神与奥菲斯的爱情故事,浪漫炽热得好像顾不上逻辑。
7/10。老作家邀请诗人喝咖啡的苦味象征被年轻一代遗忘的苦涩,后来一群年轻作家闯入诗人家将其一枪打死显示旧文学的死亡;诗人痛苦挣扎于两者:公主(神圣之爱)妻子(尘世凡俗),公主夜里看望熟睡的诗人最终割舍这份人间之爱是命运所迫;魔术手套触及镜子变为触碰水面的样子和近乎**、运动**的冥界。 @2017-05-14 22:09:39
为发掘文本的超越时间性将古希腊神话投射到50年代的巴黎,“镜子”作为沟通两个世界的窗口出现,也是去往内心世界的通路。“冥界”则如同战后的**,大量依赖表现主义风格的摄影与梅丽爱式的影像魔术如停机再拍,前景叠印。黑衣女子是死神,同样也是诗人的缪斯。诗是什么?倾听来自内心中死亡的信息
世界,神话与**在沸腾,然后被凝定在一祯祯让人窒息的镜头之中。
特效美轮美奂,寓意庄重诙谐,可载入影史经典的魔幻文艺奇片
诗人之血的剧情版,希腊神话的**演绎。考克多其实拍的还是一个尘嚣**的俗世故事,但是考克多毕竟是绝世才子,又把故事讲的余韵非常。“生命是长久的死亡”,从镜子到镜子,从爱到遗忘。
有一个法庭 大家都必须在此承认自己暗恋的人 与其对质 最后签字画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