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日记原名:Blade af Satans bog,又名Leaves from Satan's Book
发布于1920年。由卡尔·西奥多·德莱叶执导,并且由编剧Edgar Høyer、Marie Corelli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Helge Nissen、Jacob Texiere、哈兰德·黑勒曼、Ebon Strandin、约翰·梅尔、Tenna Kraft、Viggo Wiehe、Emma Wiehe、Jeanne Tramcourt、Hugo Bruun、埃利特·皮奥、Emil Helsengreen、维戈·林德斯特伦、Halvard Hoff、Nalle Halden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20-11-15(挪威),1921-01-24(丹麦)公映的电影。
人借由极端宗教与政治斗争来实现自己的**所引发的悲剧。明显从格里菲斯那里受到了大量启发,最后一个故事的摄影中有不少独特的表达。结尾的心形钟摆在《一屋之主》中再次出现|Ps. 看了其他短评才搞懂撒旦行事的逻辑,这么看《好兆头2》的大设定还真不是空*来风-_-||
20221127 德莱叶回顾展,德莱叶的党同伐异,这么看格里菲斯的实验还是要更加大胆的。
vivre libre or mourir 为🪧 为自由 永生难忘的电影时刻
片长真的有些令我坐不住……撒旦的小眼神和体态真的很可爱,又要按上帝的指示完成任务,又不想看到人类被自己**成功,最后一个故事不出乎意外,献祭的意味真的太强了。以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 为由的什么事都是正义的,和vivre libre ou mourir在今日现实中的映射,但仍要警惕自己是否变成了其中被利用的一环。女性角**好坚定哦,不过也都是上帝的羔羊罢了。
若《词语》是神圣的、如塔可夫斯基所说的“祈祷”一般的电影,那么因为**原因,本片会成为人生中很特殊的、难以磨灭的存在。第三节故事,**大**后雅各宾派“清算”的背景,有诸多金句,在当下应了景。撒旦的演员不亚于《浮士德》的梅菲斯特,属于影史中藏着的精彩。撒旦扮作人类,正好呼应讨论**时常说的“平民之恶”。散场之事,希望一辈子记得。2022.11.27 美琪
#重看#但凡人性裂缝之处,正是恶魔潜入之处,恶是善的试验剂,人类在一次次善恶交锋时成就了今日的面貌;四个故事一音强过一音,直至人性中的仁与爱、奉献与悲悯被完全激发,清晰可见德莱叶通往巅峰期的足迹,最后一个几乎就是圣女的雏形,脸上的痛楚是古典悲剧的显影,被光圈框住的灵魂呐喊如飞出天际——对自由和良善的渴求,穿透了时间,穿透了画框,穿透了银幕内外,这是属于电影的时刻。
德莱叶回顾展,美琪大戏院,修复信息不明,157分钟版,9分 1,德莱叶最信手拈来的还是这类严肃题材,尽管受党同伐异的启发,但拍得是相当漂亮,有过之无不及 33年**,1594年西班牙,1793年**,1918年芬兰,这些历史之年在大师的笔下通过撒旦这条主线汇聚成一副人性**演义。格里菲斯完成党同伐异时41岁,德莱叶完成撒旦日记时只有31岁 2,第四章帕沃之妻茜丽临死前的脸部大特写已然是圣女贞德的前期锤炼,德莱叶的“神迹”发展在默片中早已有了雏形 3,低男中音Helge Nissen留下的**商业录音极少(不晓得丹麦是否有他更多的遗产),此片中他塑造的撒旦真是****得传神,不负表演之伟大
短片集,舞台剧式装扮。德莱叶这么喜欢搞有文化又颇有神性/信仰的史诗/奇观片,又没有大预算来支撑宏伟磅礴的舞美布光,典型的又穷又爱玩。靠着步行乡间丛林的苦涩,配乐也颇为古典深沉,缓慢的叙事节奏与人物运动,确实乏善可陈。
撒旦的四次作恶的构思,一个故事半个小时虽不长,但是四个故事加起来便略显冗长,构图和细节没的说,没有啥灵光之处,德莱叶不适合这种史诗性的说教片。推荐第一个故事。
7。很精美,就是字幕卡有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