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原名:おとうと,又名兄弟、Otôto、Her Brother
16岁的碧郎(川口浩 饰)生长在一个信奉***的家庭。父亲(森雅之 饰)是个不出名作家,每天奋笔疾书,不问家事;继母(**絹代 饰)患手足风湿痛,长年卧病在床。所有的家务都落在长女阿玄(岸恵子 饰)一人身上。青春孟浪的碧郎不理解姐姐的辛苦,成天抱怨寒酸的家境和饭菜。他 在学校无心学业,或者打架斗殴,或者结伴偷窃,最终被学校除名。转入新校的碧郎继续玩乐的生活,桌球、骑马、赛艇,不仅增加了家中的压力,还令姐姐担心不已。 17岁那年,碧郎被诊断出患有肺结核。时光将尽,他才懂得珍惜身边的亲人…… 本片根据幸田文同名小说改编,并荣获1961年蓝丝带奖最佳女主角(岸恵子)、最佳摄影、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个奖项,以及1961年戛纳电影节影片技术**荣誉奖;1961年电影旬报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1961年每日电影奖最佳女主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导演、最佳...
发布于1960年。由市川昆执导,并且由编剧水木洋子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岸恵子、川口浩、田中絹代、森雅之、岸田今日子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60-11-01(日本)公映的电影。
第1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第14届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 特别荣誉奖。
3.5 除了**风格、镜头语言的惊艳外,完全不知道这群人在尬演什么,剧本在尬写什么,配乐在尬惊悚什么。这只能是一个可怕家庭影射出的政治寓言,从这四个诡异的人物符号入手批判,但处理得太过生硬。
#重看#3.5;宜改名为《姐姐》,长女如母,鞠躬尽瘁,顽劣少年幸得庇护;前后略断裂,新鲜昂扬的生命原来也如此脆弱,回首方痛悟,在痛楚中迎来成长;一日看三次森雅之。
真不好看啊,如果是现实故事,我又感觉怪异和没有拍电影的价值;如果有隐喻,又看不出来是什么,除了**的一些怪调调。人物都不在正常的社会角色感觉里,怪得不行,不舒*。放在这次日本大师展不合适,感觉浪费钱了…
看到手腕系丝带的段落才觉得和山田洋次那版有些联系,片名虽叫弟弟,但是戏剧重心落在岸惠子饰演的姐姐身上,借姐弟间的情谊来歌颂默默为家庭付出的女性形象,前半段靠弟弟不断闯祸营造冲突,后半段突然转折**悲剧氛围,病床前昏暗的灯光极为压抑。另外继母的**徒设定值得玩味,**绢代演得好。
HKIFF:相较于原节子,岸惠子既有妖气,又有烟火气。
用弟弟来表现姐姐,衬托着性格各异充满纠结的一家人。摄影很棒,凸显人物内心。岸惠子的表演虽然出色,但妆容太显老。第一次看**绢代的电影,被其演技折*~
帶弟弟的責任真的太過重***時候想到萬一他以後長大了走上了歧路,都不敢想,但管教又不聽話,所以經常覺得還是放任自由吧。這部比山田洋次的後作更真實細膩,但可能因為是英字的隔閡和之前的先入為主,沒有那種感動了。
这电影,你说它是悲调正剧吧,弟弟之死其实没有触动到观众;说它是**讽刺剧吧,黑色幽默的元素从来只是浮皮点缀而没有形成风格。时年,岸惠子比姐姐的角色年龄要大十岁,加上本人天生**脸,更像在演碧郎的小姑妈!姑妈当然是父亲的妹妹,而“父亲不是一般意义的那种老爹。那个**的日本观众很清楚电影取材于幸田文的自传体小说,特别是她那位举日皆知的父亲——幸田露伴,号称是日本文学界的狄更斯,虽然远不及后者那般高眉。露伴以他的写作与豪饮而闻名,以至于幸田文会发现在报道中她一直在清酒作坊工作。直到父亲死后她才开启了自己的创作生涯,最终创作出经典作品流浪记,并被成濑改编成同名电影。”
是不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最后一个段落堪称神来之笔啊...PS:川口浩同学好可爱呀...
剧本结构的感染力~弟弟的叛逆在与姐姐打架撕扯之后,似乎已经走向了无可救药的境地。然而突如其来的肺炎,却让弟弟随着病情加重变得懂事。虽然已经提前预知了弟弟的死,但母亲来到医院那一幕,全家的状态却在此刻达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和谐,不得不让人感叹,生命的早逝,对于一个还未懂得如何去生活,如何去爱的年轻人而言,有多么的残酷;对于他的家人而言,又是多么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