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日子原名:Last Days,又名超脱末日(台)、超脱、最后的一天
布雷克(Michael Pitt 饰)一个通身充满忧郁气质、内心敏感纤细的音乐人。商品社会和都市喧嚣已经让他精疲力竭,他从***逃脱,躲在森林中的别墅。穿着怪异的他每日喃喃自语在林中穿梭游荡,荣誉和金钱,地位与名望在这一刻全部失去了意义。即便如此,周遭的世界仍不断侵犯着布雷克最后的领地。朋友、经纪人、录音室、陌生人……你来我往,不绝如缕,而真正有几人关心布雷克内心的嬗变?几日的独处后,布雷克独自在地下室演奏最后一支曲子,随后仰望天堂,不再回还…… 本片根据涅磐乐队(Niravana)主唱柯特•科本(Kurt Cobain)生前最后的一段经历改编,荣获2005年戛纳电影节技术**。
发布于2005年。由格斯·范·桑特执导,并且由编剧格斯·范·桑特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迈克尔·皮特、卢卡斯·哈斯、艾莎·阿基多、Scott Patrick Green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05-05-13公映的电影。
第5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最后的日子》在长达1小时41分钟的时间内,更多传达给观众的是音乐以及主人公漫无目的地“寻找”。导演自始至终坚持着长镜头,因为缺乏冲突**的发生,让观众感觉疲劳。影片节奏缓慢,情节也不连贯。主人公金口难开,给观众的大多是身影和长发掩住的脸,只是依靠形体语言来表现其痛苦。
9.0/10 一首极致的游荡诗。GVS的long take冷静到令人害怕,随着主角的每一声嘟囔,每一次的脑内杂音(无声源的)都抽象地影响着观者的观看经验,主角周遭的噪声甚至达到了一种美学高度。GVS始终平视着主人公,他用最独到的方法(距离、大小、景别、机位)拍出了最致郁的情绪。Leslie Shatz获2005年戛纳电影节技术**(声音)。
柯特·科本的最后日子用朱自清一句话就概括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片子和[大象]还是有对比参照价值,但是没有那么多刺,很多“无意义”的段落情绪非常好。
节奏缓慢,情节琐碎,几乎毫无看点;但摄影及声音剪辑充满魅力,结果是哪怕对非乐迷来说,影片都充满了死亡的腐朽之味,成为一场令人难忘的濒死体验。哀悼Cobain。
不喜欢Gus Van Sant的完全没有必要看这个片子。
我觉得很棒!实验性质的电影和安静的能让人睡着的长镜头才是对柯本最好的纪念吧也许。我真想让时间停止在练习房里自弹自唱的那一刻。
最能想到Kurt 的片子 沒有字幕 半懂
因爲完全不知cobain是誰,可能無法深入體會感受,單從純粹電影來看,那些長鏡頭停滯得讓我有點喘不過氣,這是否就是last days的感覺.後勁很足,越來越壓抑.客觀來説可以給四星,只是如此絕望的電影實在不適合推薦.(在最後我還是客觀地給了四星)
范·桑特式电影。只要热爱Kurt都会去看。
评分:B 【2005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