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花又名Twin Sisters
描写的是一对孪生姊妹(胡蝶兼饰)的不同遭遇。妹妹二宝自幼跟随私贩**的父亲逃往城市,长大以后被父亲送给了军阀钱督办做姨太太;姐姐**则和母亲(宣景琳饰)一起住在乡下,后来嫁给一个穷苦的木匠桃哥(郑小秋饰),父母姊妹不通音讯,彼此不知下落。十多年后,**夫妇和母亲从乡**落到城市。桃哥去做工,**抛下未满月的孩子,到钱督办的公馆去当*妈,她带的正好是二宝的孩子。二宝作为主妇,对**非常冷淡,甚至因为**外貌酷似自己而感到反感;**为了保住饭碗,只好尽心*侍小主人。一天,桃哥干活时摔伤,无钱医治,**便恳求二宝预支一点工钱,但二宝非但不肯,反而打了**一记耳光。**为了救治丈夫,便窃取了小主人的金锁片,不巧又被钱督办的妹妹撞见,**失手碰倒花瓶,致使钱妹遭误伤而亡,**即以**罪入狱。**入狱后,母亲前来探监,才发现主办**一案的军法处长正是遗弃自己多年...
发布于1934年。由郑正秋执导,并且由编剧郑正秋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胡蝶、宣景琳、郑小秋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34-02-13(中国大陆)公映的电影。
假如有**修复版就更好了。很多中景就开始糊了。 两姐妹截然不同的生活,一个是官太太,一个是寻常女性,两位女性其中一个实现了阶级跃迁,但是她们同样都遭遇上了性别问题和阶级问题。一个是被父亲利用,一个是在底层做工只能做保姆被剥削劳**和限制自由,都只有通过贩卖自己的身体,无论是通过婚姻取得一些利益,还是贩卖自己的*水。最终两个人都没有自己的自由,只能**在这样的生活里面,倒霉的最后都是女儿/女性。 男人获得了妻子在外面劳动所得的财产,男人通过女儿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地位,男人通过妻子获得了自己想要的脸面,男**通过妻子不用承担育儿育女的责任。
姐妹同根异途的经典戏剧结构,一如所有左翼电影,片中穷人与权贵的阶级对立刻画的非常鲜明。胡蝶一人分饰两角,表演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自然而流畅。只是我一直都get不到胡蝶这位所谓**电影皇后的美。这样的圆脸盘、厚下巴,总是让我想起幼年时邻居家的姐姐。
关于贫困姐姐给上流妹妹做***故事,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代表作,内核直指对反帝反封建的那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讽刺和阶级矛盾(虽然现在仍是),关于女性的**与觉醒,就是两姐妹血浓于水和好的太尴尬了。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明星影片公司百年诞辰纪念。蝴蝶一人分饰两角,不少心理展现,把想象的画面拍出来,比如丈夫在黑暗中呼唤**,当时估计挺新鲜。
郑正秋不太成功的一次转型,尽管影像上已经有所进步,但整体还是显得比较呆板,舞台剧的色彩仍然浓厚。与此同时,郑正秋对现代观念的接受也是有限的,传统的道德**观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阶级矛盾则以一种理想式的结局解决(具有十足的矛盾性),这一问题是无法用故事背景的现实性来解释的。电影的表演是夸张的,这不仅是演员的问题,也是和郑正秋一以贯之的审美观念。
6,鸳蝴派的奇情故事里面加入反封建的指涉和对穷人生活的展现,良心发现式的结尾果然是中国文人惯用的套路,不够有力,让人感觉颇为遗憾,明星的类型片拍的很好,但是在追随潮流拍的左翼电影应该是不如联华的。
胡蝶分饰一贫一富孪生姐妹。贫女及其母的言行虽然现在看来是仇富,格局小,但这就是真实普通穷人的心理状态,毫无美化,在特权阶级的帮助下也还是有误**不受处罚的可能性,中国搞不好了的。生父情节全场爆笑。
电影史上描述地那么**,实际上也并不完全如此嘛,但是有意思的是,郑正秋即便“左翼”了以后,穷人的最终出路也是等待富人良心发现之后的救济,这种妥协和圆融的处理是那一代老式知识分子跨不过去的一道坎。几次倒叙的设计很有想法,虽然拍的不怎么样。
把现在(母亲看着的门)虚化为前景叠加在回忆场景(父亲带着二宝离家)中;有跳轴;**二宝对话的场景基本还是正反打,同一构图中的很少;说教和阶级对立意识很浓,解决方案太没回旋余地,也许是因为一定悲剧不够鼓舞人心才突兀结束吧,不自然。女性被男性**的主题表现的更自然有趣也更突出。
**和丈夫以相反方向睡在一张床上,这个想必是郑正秋小时候的体验吧,因为床太小的缘故,这样可以节省空间,很真实地展现了穷人的生活。表演还是舞台风格,不自然。最沉重的鞭笞当属那句:“倒霉的是穷人,倒霉的是我们**啊!”本片主题明显,最后的结尾开放性,给了一点希望,但我们都觉得希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