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意识形态古代的新闻:马克思/爱森斯坦/资本论原名:Nachrichten aus der ideologischen Antike. Marx–Eisenstein–Das Kapital,又名资本论
What is a revolutionary? The writings of Marx and Engels both use the metaphor of revolution as the "locomotive of history". Is, then, the revolutionary a standard bearer of progress, a pace setter, a frontrunner? None of the above, because in a world ruled by a turbo "devaluation" where only the new has ****** value, where commodity production spirals out of control, the "trai...
发布于2008年。由亚历山大·克鲁格执导,并且由编剧亚历山大·克鲁格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Oksana Bulgakova、Dietmar Dath、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Durs Grünbein、汉娜洛蕾·赫格、Sophie Alexandra Kluge、Oskar Negt、索菲·罗伊斯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08公映的电影。
这部9个半小时的**式电影是克**几十部同类影片中最长的一部。关注核心是爱森斯坦筹拍《资本论》的往事,他想借鉴《尤利西斯》,在巴黎跟乔伊斯展开讨论。以此为由头,电影中理论家、文学家、艺术家各色人等针对***主义经济学中的**、工人、生产、商品交换等等常见问题发表观点。访谈混合视*、图像、音乐、文字拼贴以及舞台表演已毫不新鲜,反而有六七十年代的感觉,好在如此长时间内一直没有跑题
9小时+分好几天阅毕。开启阅读式电影新模式。原来爱森斯坦和乔大神见过面欸,前者原来还打算改编尤利西斯欸。英字好像是机翻的有点怪。不知觉会觉得应该由戈达尔接手,手法非常疙瘩,但若成肯定会更艰涩der。
看完之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资本带来的狂热和痛苦,究竟能达到何种地步。 以下是20201031的追忆: 在交易中真正有价值的从来也不是劳动本身,而是需求:需求创造了价值。
记得是在大学里的一个教室里看的,一个中德的系列交流**中的一场。那个**一共参加了两场,一个是汪晖和德国学者的对谈,一个是《资本论》这部电影。时间太长,教室里严重缺*,大家都昏昏欲睡,实验电影变得更加“玄幻”
这应该让戈达尔来拍 一定要是晚年的戈达尔
84分钟版笑点迭出啊,向布莱希特致敬。
83min版本,影像化理論展示,戈達爾式的影像風格,以文字和影像的衝突,畫外音與對白及獨白的衝突,大眾音樂與古典音樂的衝突還原愛森斯坦的野心,字體的情緒表現,用被消費的文化偶像去閱讀解剖消費的馬克思原文,也許因為看的並不是完整版,覺得在某些方面並非深入,但總的來說十分精彩.
片长9个多小时,我不得不断断续续地看,不停地跳过、快进再退回去把有些段落重看。
放全本的时候还是值得再看一下的
作家、哲学家、音乐家等对资本、**、现代化等的理解。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