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诺曼底原名:Retour en Normandie,又名Back to Normandy
1975年,导演尼古***利伯特还是一名助理,当时参与了雷内·阿里奥执导的影片《我 皮埃尔·里维尔》的拍摄,这部长片讲述了诺曼底一个20岁的青年杀害家人的故事,电影中的角色大部分都由当地农民扮演。三十年后,已经成为影人的本片导演重回故地,找到了当时的农民演员,一起重温了当初深刻记忆,也拍摄了他们现在的状况。
发布于2007年。由尼古拉·菲利伯特执导,并于2007-10-03(法国)公映的电影。
一部电影对参与者的影响,人的联结,纪录片,重回一些和电影在一起的重要时光
“论一部电影对非职业演员人生的影响”
真怕给分太低了被说成2B青年 但是除了镜头画面感啥的 真心找不到任何看点啊 就是我睡觉不打呼噜 不然肯定和那大哥结伴而呼噜了
有前排大叔的呼噜,有扭开头不忍直视,有低低回味旁白,值了。
资料馆2013.11.25.7pm 30年后的重访,展现这些被电影“途经”的平凡人的人生。电影作为巨大的文化社会现象,在当代有着巨大的动员力,它的**不光体现于银幕,也在于创造了一面镜子,所以在电影之镜里照过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自己的认知。
原谅我又找回了**人的萌点了. 那个睡觉的大叔, 睡了有一个小时至少吧.
随着镜头切换和快速行驶的车回到30年前回顾140年前。老照片的魔力依旧。三段历史重叠,界限逐渐模糊[多半源于国人的脸盲症]**人及其重视哲学等人文科学教育,人人知晓福柯。当你以为哲学是文艺的境界时,**人已经把它融入生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总是好的,无论是欧洲、美洲还是亚洲。
非常喜欢的拍摄风格,宁静,目光温和。同时也增加了对René Alio的了解,一个执着、内心痛苦思索的导演。
不得不佩***人拍纪录片的想象力也这么丰富,对现实素材的索取与编织都极富形式感,并经常引申到哲学层面的母题上。估计是受左岸派创作方法颇深,三个维度,三场**,三种时间之间相互映照,通过作者的自述串成了**的时间与记忆,直到最后一刻才明白作者创作初衷,震惊并感动不已
3.2 法國文化中心膠片,後面揭示了之前為什么有些鏡頭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