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智美更登又名འཚོལ།、The Search
一个导演和摄影师由一位老板做向导,去**寻找将要拍摄的一部电影中扮演王子智美更登的演员。为找到一位合适的演员,他们走访了许多跟藏戏有关的村庄、寺院、城镇。在一个藏戏村庄,导演选中一位扮演智美更登妃子的女孩,但是女孩一直蒙着脸,不让别人看见。女孩提出要跟着他们去找她以前的男朋友,为了争取到这个演员,导演答应了女孩的请求。途中,老板讲起了他的初恋故事。老板情真意切的爱情故事深深吸引了蒙面女孩、导演和摄影师,他们从老板的故事中观照到了自身的许多问题。整个电影在寻找智美更登的旅途**几个不同的爱情故事穿**行,徐徐展开。最后,女孩告别男友回去,所有人都没有看到这位女孩的真面容。生活还在继续,寻找智美更登的旅程还在继续。
发布于2009年。由万玛才旦执导,并且由编剧万玛才旦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曼拉杰甫、宗智、李毛措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09-06(上海电影节),2009-08-11(洛迦诺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第62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提名)。
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 最佳影片(提名)。
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 评委会大奖。
不露面的姑娘,被讲述的小人物故事,大师范儿的固定镜头,极度偷懒抑或是**化境的长镜头。没有***风情,那就来点高原风光和藏戏文化,确切说**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和卖点。《寻找智美更登》里最真的东西是藏戏的唱段,女孩清嗓唱起来的时候简直是催人落泪。逝去的东西总是叫人伤感,但如果只因为这样就要把《寻找智美更登》封为好片,实在过了。
片子的镜头死气沉沉,常是固定的中景,跟侯孝贤一样铁了心不让人看清人物的脸。跟着山路绕来转去,车载镜头一会正拍一会背拍,毫无内容可言。
神话里的圣人还存在吗?或者说还值得寻找吗?当纯粹的信仰遇上残酷的现实,有人质疑,有人缅怀。“我必须见他一面”——在质疑和缅怀之外,或许还有和解。另外《裂流》里玩得那一套,原来万玛才旦早就玩过了。
剧**与纪录片错错切切地难分彼此。这一路**风光寻去,像在亲证两段爱情。老板的初恋在嘴边,古典的遗憾淡淡地生疼。从未露面的女孩执意去找她的智美更登,找到了,才能放下,头巾解下的那一刻,该是格外漂亮吧。从《静静的嘛呢石》到此,万玛才旦静静刻下的密码还能一路回味开去。三星半。
下次见到/我再告诉你/智美更登/是我的名字/挖去DV眼/看不见美人的脸。
⒈个人观感:昨晚的《静静的嘛呢石》>今夜的《寻找智美更登》>之前的《塔洛》;⒉特地查阅了《智美更登》的故事,酒吧里醉汉部分对他的评论与我有同感,智美更登的善心善行令人敬佩,但把妻儿女布施给别人之举我个人并不认同;⒊在爱情里,专情不变心者比较容易**,尤其是当爱情不**的时候;……
经历过一段路程,总会让人明白些什么,也会让人对过去的一些认识变得迷糊。或许这就是吸引我们出发的一个魅力。
从摄影到装置艺术到信仰主题,里外全是阿巴斯。但《**车》致敬得还少吗?它都能拿金熊,那万玛才旦简直得拿钻石熊。要快速了解阿巴斯,看他任何一部片都不如本片概括全面,而且大青海的天高地远也明显要强于**乡村的穷山剩水。
表面上是一个寻根之旅,其实讲的是得失放下,带有宗教色彩。 智美更登舍得放弃妻儿甚至自己的眼睛,这是一个“放的下”的传说人物,而无论是演他的演员,还是拍他的导演,都要寻找智美更登是因为放不下。 影片最后,女演员摘掉头巾,老板不想再拍智美更登,才是真正找到了智美更登。
藏族导演拍摄的藏语电影。一路在寻找,一路在拜访,一路在讲故事。最终找没找到已经不重要。就像那个一直蒙着面的女孩,最终也没看到她的真面容。对于导演,收获了一个爱情故事和思考。对于观众,见证了一段寻找征程,以及智美更登的藏戏故事
1、长镜头,阿巴斯附体;2、声音的处理很巧妙:既能回避“表演”,又能把空出来的镜头对准沿路的风景,一边听故事,一边赏风景;3、一路寻找智美更登,到最后也没找到;一路想看姑娘芳容,到最后也没看到。很有想法。4、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新旧观念碰撞的青藏,没有美化,没有**,没有**。
[2010-03-06***MOMA初看]1、主体阿巴斯范儿(《橄榄树下的**》),局部侯孝贤范儿,导演思路贯彻的很充分,**。2、剧作很有趣,这也能拍成公路片……3、声音做的挺有想法(车内车外对白),音乐灌得多了点。4、镜头真长。5、小朋友唱歌真好听。6、结尾多了两句话……非要总结一下干啥呢……|[2023-06-22]资料馆重看,实话说就是描阿巴斯(摄影机的摆法),多重文本嵌套有意思。听徐枫老师讲至少有三个版本,尤其是有一个带序章的版本……很想看一下其他几个版本!松太加表示数字**还是有很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