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里又名We are Here
在***最大的会议上,从全世界来了三百个拉拉,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两辆大巴载满拉拉前往地下夜店,她们是如何点燃了中国拉拉运动的星星之火?1995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女***第一次在***NGO论坛上获得了一个帐篷。在帐篷里,人们分享理念,建立连结,确认自己的身份……改变的力量正在浮现。 赵静和石头都是资深的拉拉**家,她们希望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与你分享这次重要的历史**。在片中,会议参与者、社群**者回忆了当时的情景,在她们坦率、幽默的讲述中,这部纪录片首次将你带回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发布于2015年。由三木、石头执导,并且由编剧韦婷婷携幕后团队创作。
中華壞**的一些延伸。作為後89時代亟需國際認同的政治策略,世婦會在此地的舉辦並沒有想像中美好。但片子拍得很輕盈,可能受惠於幾個強大的主角和時間跨度。性取向的括號沒有被摘除、圓明園藝術村的藝術家被驅逐被逮捕、非政府會場因故遷至懷柔、千名已婚警察拿白床單抓*體遊行者、受訪民眾說此地沒有同性戀以及朋友消失在麥當勞,諸如此類的痛與怒都在她們心平氣和的訴說中消解了。最後留下的是什麼呢?是看見與被看見嗎?至少大家看到了中國有八個女同性戀呢。
看见了历史的片段,感受到人(本应该有)的可爱。
九十年代北京世妇会上的拉拉帐篷、第一个女同小组、第一个女同杂志...... 前辈们一步步向传统社会展示自己的存在。那个年代的她们有无穷的乐观和勇敢,现在的我们也不可以被主流群体的怜悯情绪所笼罩,就好像我们的生活只有通过他们的赏赐才能进行下去。要永远充满勇气,争取我们自己的声音。
通过此片窥见了部分女性议题和LBT(主要是les)群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的琐碎,公共场域中的女性声音被太多事物隔绝着,更何况“性倾向”又与大多数不相符,艰难可想而知。无法将女性和***轻易置于一个已经被男性化和异性恋编码的架构里,影片每每呈现出的戏谑,是重压下无可奈何的自我消解……当下,我们要以全然不同的方式来思考改变架构;慢慢将某些定义与公共声望切割开来思考。也希望更多人能从协同运作的角度,更多地去考虑追随者协作者而非领袖的力量,为女性和***带来某种改变,以及被认真对待的权利—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一个整体。
“我就觉得当时情感太丰富,没有办法有理性的东西出来。”
刚才看到这个条目。两年前在纽约看过。记录了一段非常特别,独一无二也是十分重要的历史。那个**是从一个官僚系统的漏洞中射向一群被遗忘的人的曙光。我虽然不是LGBT,但是对于在天朝的边缘群体的故事还是相当感兴趣的。因为艺术家们曾经也是这样的一个群体。记得观影现场还来了几个亲历者,然后还有机会认识了导演。更感谢的是导演之后还带着伴侣来我家登门拜访聊了好久。
11.19@港大。 大學睡了四十個女孩。 然後我們全都做了⋯⋯
中国女权运动发展史影像版。女同运动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在中国与妇女权益保护分道扬*,独自上路。1995年真是一个美妙得到现在都让人震惊的年代,报纸上可以公开讨论***,世妇会上的女同帐篷里充满故事,还有像摇篮一样的susan家……“那Garry现在呢?”,“还没找到,有人说看到他了”。
出乎意料的有趣,从95年北京世妇会上宛若奇葩的全世界拉拉代表,到8位代表了“全中国”的拉拉聚会;从暗**跟地下工作一样的聚会,到那句“所有人都睡了”让我下巴自此失踪;从有违****道德观的“***”患者到先进孩子们**略嗨的个体宣扬方式。对于出生在80年代的我来说,90年代强压下的本土L
链接 ****://***.lovequeeronline****/?p=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