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行乐原名:Tokyo Pop,又名东京波板糖
发布于1988年。由Fran Rubel Kuzui执导,并且由编剧Lynn Grossman、Fran Rubel Kuzui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凯莉·汉密尔顿、田所丰、殿山泰司、丹波哲郎、春川真澄、盐泽登代路、三上博史、迈克尔·瑟沃瑞斯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88-04-15公映的电影。
(on Criterion Channel) 故事清淺,今天看來有一種時間膠囊的珍貴。gaijin/外人
好多不完美但又那么的美。现在的许多好像进步了,但好像又没有
这部当B片和<寻找小津>组个double feature该有多好!
属于不会再出现的绝迹命题了,那个**的文化殖民也可以很可爱呀!
东京和纽约的互为围城,没想到是个浪漫轻喜剧,还真就最后成立XJapan啊笑死
#EIFF2023# 1. 片头是Keith Haring画的!2. 导演映后说主演本来是她的朋友但准备开拍的时候此人的乐队became really really famous所以由他推荐了现在的主演,结合影评看应该就是X-japan吧…3. 凭空而来的爱情、随波逐流的生活、无所不在的凝视,放到今天一定逃不掉一轮又一轮阐释,但演员的状态是不会说谎的,眼睛里的火是真实的。野蛮生长的八零年代everything was not so political,于是就连冒犯也是真诚的,就算未来不在一起结局也一定是充满希望的,那些真正的自由和蓬勃的生命力仿佛随着此片被永远封装在三十五年前了。// 更正一下x-japan(的前身)只是在里面有一段演出,不过片尾确实credit了尾崎丰
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比如日美的相互想象和自我表演,比如女导演呈现(跨文化)异性恋关系时一些独特的sensibility,甚至本片对当时的东京青年文化也有一定的纪录价值,但看完我最大的感受是:当美国(白)人好容易啊,去哪儿都行,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用办**,没有身份也能当大明星,违约也没啥后果——这不是一种殖**义是什么…
挺有意思的一个音乐爱**:被困在东京的 Carrie Hamilton 碰到了 Wim Wenders 《东京画》里的那种 boogie woogie 的摇滚客,加入摇滚乐队被八卦杂志炒红、继而意识到被泡沫**消费的只是她“外人”的身份;另一边“精美”田所豊为了泡外国妞才去向爷爷讨教日本的“传统”以表演他日本人的身份,在乐队经历了大红大紫后终于学习到搞摇滚也要 be real 的最终奥义...虽然后半段慢慢陷入同类型片的套路中去,但前半段刻画“外人”面对东京的城市肌理时感到的惊奇(一部分源于一种美国化后的同质性)与不适以及受到的差别对待都还算中肯,甚至偶尔还能瞥见与 Wenders 和 Chris Marker 这些**爱好者们一脉相承的观察视角。
通过摇滚,讲述日美文化的溶接与差异。
在hide的履歷裏面寫有參加此片拍攝一條,恕我眼拙 沒有找到他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