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宵噤時原名:Small Hours of the Night,又名夜宵噤时(台)
发布于2024年。由许瑞峰执导,并且由编剧许瑞峰携幕后团队创作。并于2024-01-25(鹿特丹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电影真的很高级(也抽象),感谢简介让我终于看懂了。后劲还是很足的。
本来以为这种实验类型电影会很难看下去,但意外的很能共情,很喜欢片中对所谓“apolitical”的讨论。导演在影片开始之前说the film is not complete before showing to the audience, so thank you for creating this film with me,想说其实导演映后的发言也帮我complete这次的观影体验。
表现主义光影下的恋物症候 电话、烟灰缸、收音机、粗糙的墙角、升腾的烟雾、凝结的蛛网……极简布景创造了过去和当下之间的模糊空间并与之发生谐振 对话经常由不可见的声音搭建——最低限度的照明使演员的面孔或手部悬浮于黑暗 前半画面由审讯者所统摄 被审讯者仅作为收音机*谱存在 直至中段的通灵仪式召唤出噩梦般的场景 被**者那里收集到精神**式的“复音” 终得以穿越由女性声音构成的** 倾听那些长久以来被忽略的、低沉的女性集体细语 虽然开篇墓志铭已明确指向1960年代的******* 但审讯话语对未来的充分指涉赋予**以歧义 在广亘的时空质询了有罪与无罪、自由与被剥夺之间的关系
#2024LFF#【-】陈齐华墓碑案改编,形式是13 Little Pictures一如既往的实验先锋性,全片由一场审讯两个角色的口述以及**物件剪辑构成,背景音乐时而静谧时而躁动,如黑暗中唯一可以察觉到的方向般。暗示着某种历史阶段的迷茫和遭受的黑暗统治,实验性和影像表达都比较精准但是不了解**会对叙事大打折扣,尤其前面60s的部分我都不知道在讲什么💻
影片涉及太多的***历史,如果对外部背景了解不多,很容**的一头雾水,这主要是源自影片本身有意的模糊性:两个演员在一间房间,一个夜晚中展开对话,身体作为一个载体,二人的身份在询问中不断变化,令人难以把握。陈济华墓碑案、大巴窑仪式**案,以及交织点,反对派议员律师J.B.Jeyaretnam的生平(两个案件中的辩护律师),以此串联起***历史,一窥其间****、精神控制、党派斗争的龃*,Daniel不仅通过虚构形式,以女演员身躯想象历史缝隙中被边缘化的女性的声音,而且借用本雅明的历史观念,构建非线性的历史,不同的身份在同一具身躯中闪烁,构成历史的星丛,其中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历史意识之外则是形式感极强的表现主义灯光,间离性的戏剧形式与独特的声音设计,以声画设计来增强变化,提高可看性。
匿名“证词”由同一个人之口说出,possessed by history。黑白的设计也很适合,黑夜里被吞噬,黑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negative *****,充斥着一种未知和恐惧。
蛮震撼的审讯梦境光影精神世界…小提琴如泣如诉,被城市里的游荡感动到。
其实是看到***就带着“啊那对白应该都是华语”的僵化印象就看了,结果全程基本英文对白,幸亏单词不算难。看完的时候也是快到天亮,像是也被什么判官盘问了一夜,以前不知道的故事与似乎看过的审讯画面,厉害的是只用几个演员,近乎光靠剧本和打光就完成了宛如幽灵般的历史重现。而记得最深的还是那句话,感觉似乎也很难看到一些同类作品如此归结:“我觉得我内心里有一只名为‘自由’的恶魔,但那同时也是我不自由的原因。” 蛮难忘记的。想在大银幕上看多一次。
全程一问一答的形式,似审讯,又似心理治疗,人物多为特写,光影有节奏的一黑一白晃动,给观者很强的**感
#IFFR2024# 全片只有2位演員(如果不算綁人的那2個),一個審問者,一個被審問者,場景十分簡單,但善用光線明暗設計突出審訊的壓迫感(第二part實在太閃眼睛了),涉及一段我不太了解的1960年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