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贝城的末日原名:Gli Ultimi giorni di Pompeii,又名The Last Days of Pompeii
发布于1913年。由马里奥·卡塞里尼、埃里乌特里奥·罗多尔菲执导,并且由编剧马里奥·卡塞里尼、Edward George Bulwer-Lytton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Fernanda Negri Pouget、Eugenia Tettoni Fior、Antonio Grisanti、Ubaldo Stefani、Cesare Gani Carini、Vitale Di Stefano、Carlo Campogalliani、Maria Brioschi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13-08-13公映的电影。
《**吉斯公爵》之后的早期艺术电影 安布罗修公司的史诗巨作 题外话:早期胶片染色技术(战争场景使用**,夜晚或者户外的场景使用蓝色,夜晚内景用琥珀色,**森林使用绿色,白天使用棕色、紫色)
置景美术要比**同时期强很多,虽也同样沉浸于舞台的气氛里,但一种无意识的镜头调度设计已可窥得,意大利电影从此绑定了奇观片的标签/**世界,火焰吞灭,是灾难还是壮美?
末日片和爆炸,现在的人还是很爱。制作昂贵。意大利电影工业从此一蹶不振,直到默片**结束
镜头不移动,调度不错,开篇街道的偶然性的营造
1908年,安布罗修公司制作了《庞贝城的末日》,这是爱德华·布尔沃-利顿的历史小说的诸多改编中的第一部。这部影片大获成功,于是意大利电影就绪与历史奇幻片(historical spectacle)画上了等号。像戏剧的记录,有演员介绍,爱情,**,灾难,结尾庞贝毁灭时画面是**的。
由都灵Ambrosio公司拍摄于1908年,这是Edward Bulwer-Lytton历史小说诸多改编中的第一部,这部影片大获成功,从此意大利电影就与史诗电影画上了等号。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巴黎**院》式的故事,围绕着阴谋与爱情,在维苏威火山爆发的背景下上演的**版《倾城之恋》。
电影技法上没什么创新,靠的是题材取胜。
这部制作于1908年的电影,让当时的意大利电影与“历史奇观片”画上了等号。原著小说很长,电影能抓住最骨干的情节与主要人物呈现一个完整的叙事,虽然有看“内容提要”的感觉,但改编不等于复制,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转译,也是早期电影探索的领域。开头部分的主要演员挨个儿亮相,气氛格外轻松,略带喜感,这与电影传达的悲剧故事形成一种奇特的张力,似乎隐含着“电影似真、仍是虚构”的推论,这在早期电影努力向“真实再现”靠拢的追求中显得**——也许是我过度解读了吧。
由都灵的Ambrosio公司拍摄于1908年,这是Edward Bulwer-Lytton历史小说诸多改编中的第一部,这部影片大获成功,从此意大利电影就与历史奇观片(historical spectacle)画上了等号。最后九分钟的血色庞贝的毁灭,运用了染色法(tinting)。
无奈地接着再啃俄语生肉,只有最后的灾难戏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