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纽约原名:N.Y., N.Y.,又名N.Y., N.Y.: A Day in New York
A day in the life of the **** and citizens of New York as seen through the fantastic eye, and the incredibly distorted optic lenses, of filmmaker Francis Thompson.(imdb)
发布于1957年。由弗朗西斯·汤普森执导,并于1957公映的电影。
我觉得这部城市交响曲相当有趣,有着现代艺术上的未来主义之风,那种对现代机器、城市、工业产品的单调的兴趣。力图表现工业文明的速度与节律。另一方面又可以比较出,绘画在动势上再怎么费尽心力,也不如电影甩甩手。
实验+纪录式的短片。主观世界的现实世界,别样阐述现实的方式。
万花筒/哈哈镜美学,早期默片如持摄影机**用过,纳吉的片子也有类似效果,但都没有这么极致,或者说还没有找到纽约这一完美的现代性象征:复制、扭曲和连接。摩天大厦和车水马龙,本身就在生产立体主义(某些部分像毛毛虫或节肢动物),用如此雕虫小技,如此四两拨千斤地重击**,确实是达达以降现代艺术的生猛,但它的无表意,也注定成为一次性的idea**。
安迪沃霍尔拍电影,应该像这个样子,而不是打开摄像头,直怼怼的拍**大楼
这正是被称作“扭曲记录片”的**艺术——《纽约!纽约!》,弗朗西斯. 汤普森先生令人敬佩的诠释。
因为与赫胥黎的《天堂与地狱》同**,被作家作为"visionary art"的例子引用,称其为一种“扭曲的纪录片”(distorted documentary)类型。影片呈现了一个现代纽约城图景,但通过棱镜折射、凸镜反射、双镜对称、多镜复制等手法使这个纽约城呈现了不同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实际上是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如从弯曲锃亮的勺子看世界)。拍摄行人双脚走路那段对称的用法最诙谐。这种对现实的transfiguration确实很有**感,带来了强烈的**色彩。但配乐仍是(蛮调皮的)传统默片感,内容也以时间线逻辑贯穿,少了些先锋味道。前段对纽约代表景点的展示让我想起了德劳内的埃菲尔铁塔,尤其是他给Philippe Soupault画的巴黎窗前肖像画。
**上也没有那么出彩,从头至尾一直用一个手法到后来总是会有点乏味的
既是電影也是fine art. 太美了. 很好奇怎麼做出效果的?????
特streamline和art deco 特NYCin the 50s
****://***.ubu****/film/thompson_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