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记
讲述解放前,为**而离开故土的漂泊者在南行的路上遇到抬滑竿的大汉和小伙子、嗜烟如命的大足**及其女儿花鼓女、老算命先生等五人。但随后一群灰衣军汉围住六人,抢走了大足**和花鼓女。漂泊者、大汉和小伙子继续艰难前行到了中缅交界处的克钦山。大汉和小伙子将滑竿内装满了**,想连夜**偷渡,却被**“扁达”抓获。漂泊者花光了身上的钱,被迫在茅草地客店当只吃饭没工钱的小伙计。他又遇到了从军汉处逃脱的大足**和花鼓女,并对花鼓女产生了朦胧的恋情。但天气好转后,大足**和花鼓女又继续出发寻找失散的亲人。晚上,一个到边境查路的英国人到客店投宿,提出要**陪宿的无理要求,并与漂泊者和老板打了起来。争斗中,客店被大火烧毁,漂泊者又开始了漫无目的的漂泊,又在瞎子客店遇到已经成亲的花鼓女和大汉,漂泊者和小伙子踏上了回家的路。
发布于1990年。由潘小扬执导,并且由编剧艾芜 Ai Wu、张鲁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王志文、许晴、赵君、马恩然、钱冬莉、艾芜、叶根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
关于艺术,作者和主演有过一段对话。 对话中充满了对***放和变革的羡慕。所以我们这个年代,也要怀念过去的开放和变革吧。
虽然很古老了,还是不错。觉得王志文比后来强
片头片尾有点点恐怖啊。整体来说比现在的神剧好太多了。
八十年代末,电视真是当艺术来做的,对文学也有着现在已经难得一见的郑重其事了。艾芜老出镜。王志文许晴正是青涩年华。
也许再也不会有人把电视当成艺术。
1、纪录片交叉影视的叙事,艾芜与王志文对话。2、纪录片部分里,常出现“电视艺术”的字眼,看来当年拍电视也是艺术演绎,与今日商业**迥异。3、6集4个故事,都很感人,虽然是余秋雨的文学顾问;4、漂泊流浪是很文艺的,但唯有乱世时背井离乡才能检验是否属于真文艺。5、郭文景作曲,用了电子配乐。
九十年代,不管是日剧、美剧还是国产剧国产电影,都有一种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诗性。拍的片子很有创意,既不用管商业性,也不用管什么**性,只要一点点敬业精神。这种理想主义消失了,激烈竞争产生的高污染和强取豪夺的精神把这些全消灭了。
这个是小时候完全看不懂的片子!就记得一个油锅取铜钱了。
意犹未尽,那个远远的地方,远远的年代,传奇旅行。吐槽的事王志文自己还给aiwu配音。aiwu加入过于牵强,旁白就可以了,所以第三集弄出三个aiwo同时出现。 ****://***.360doc****/content/12/0612/22/276037_217781502.shtml
先看了这部电视才认识艾芜,那时年纪还很小。被片子里鬼鬼的气氛吸引了,尤其是主题曲。故事讲的也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