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隆第十突击队原名:Force 10 from Navarone,又名六壮士续集(港、台)
在爱琴海中央,坐落着一座叫纳瓦隆的小岛。1943年,对同盟军一方它就如同一根芒刺,新型雷达控制的火炮深深地安装在这块古老的**的心脏,使德军最高统帅完全取得了战略性控制,空军和海军的进攻明显耗资巨大,而且效果甚微。在危机中,盟**而采用渗透战术。9月24日夜,一支特训突击队成功潜入了巨炮阵地的核心,在巨型**库的底座安置了**,然后撤离并等待着**海军军舰的**。纳瓦隆大炮终于被摧毁了,但这只是阶段性的胜利。 炸毁德军纳瓦隆大炮后,队长马龙和破坏专家米勒是仅存的生还者,现在上级派他们执行另一项更艰巨的任务,就是炸毁一条让德军和意军得以联结的桥梁。而队长马龙另外还有一个秘密任务,就是要处理掉德军潜伏在我军的间谍尼科莱,而马龙是唯一曾经见过他的人。这次他们是在美军的指挥**战,并加入了新的队员,组成了第十突击队小组。之前的几次的突击任务,都被内部间谍暴露...
发布于1978年。由盖伊·汉弥尔顿执导,并且由编剧阿利斯泰尔·麦克林、Robin Chapman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罗伯特·肖、哈里森·福特、芭芭拉·贝芝、爱德华·福克斯、弗兰科·内罗、卡尔·韦瑟斯、理查德·基尔、艾兰·巴德尔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78-12-07(英国),1978-12-08(美国)公映的电影。
该片是《纳瓦隆大炮》的续集,故事情节承接上集,炸毁德军纳瓦隆大炮后, 仅存的生还者队长马龙和**专家米勒要执行另一项更艰巨的任务。《纳瓦隆突击队》是以二战为背景的敢死队电影杰作,影片的精彩之处在于片中人物个性鲜明,影片对主角内心的道德拷问贯穿始终,从最初去不去参加行动,到救不救自己人,再到杀不杀内*,人性的挣扎是个很好的看点。
看本片有两个原因,不止因为哈里森福特,更因为经典译制片《桥》中被炸掉的桥在本片又被毁掉一次。观感上是典型到极致的类型片。看这一部影片便能融会贯通几乎那个年代所有的二战片,它囊括了基本全部要素——盟军小分队、潜入敌后、攘除间谍、主角被俘、一定程度的逻辑漏洞、笨手笨脚的德军士兵、优雅的**军官、以一敌百的枪战以及终将被摧毁的重要建筑物。镜头语言没什么可圈可点的,有趣的地方在于剧作上。**和结尾的喜剧式幽默处理,以及故事发展中拥有双目标的主线所引导的叙事构架是稍显新意的。哈里森福特固然帅,可惜在本作并没有太多亮眼和突破的演出。
剧本打磨挺精细,跌宕起伏**不断。对于那个没有电脑CG的年代,爆大坝的场面着实是拍出技术流。
名片续集,惊见007里的大金牙与邦女郎,果然是英伦出品。里面充斥着敌后谍战系的身份假扮情节突转,但脱俗巧思性(英人解决棘手问题的某些新奇创想可不仅仅是为了编故事取悦观众有时它们竟然就是在照搬史实!比如炸鲁尔水坝的“水漂弹”)与拖沓不可信交织混杂反复拉扯,既无法使剧情**迭起,也说不上粗糙蠢笨。
勉强及格。汉弥尔顿流畅、透亮的风格依旧明显。这个系列是跟巴尔干卯上了,前一部希腊,这回去了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并且在剧情上也涉及了切特尼克跟南共游击队的互杀(要是加上乌斯塔沙和克罗地亚国民军就更热闹了),以及抓叛徒的主线和炸桥的终极任务,也仍然有这个系列面对德军急智的胡说八道(当时的盘尼西林真贵),还加了场**戏。总的来说,剧情起伏安排的有节奏有变化,四个主要人物也各有特色(让**飞一会儿,炸大坝也得让效果扩散下),炸毁大坝的效果优秀,大水冲桥那场就很次了。最终结尾,四个**者在历数任务之后的四个难题,这一种潇洒的乐观主义笔法在敢死队电影里也算罕见
从开始就暴露无遗、过程中不断中埋伏被诱捕被设计的秘密行动,加上打着纳瓦隆旗号纯属傍另一部片子的名号、以为是女主实际是打酱油的可怜靓丽的女游击队员、成群结对的德军T34坦克,这片子其实就是个搞笑片
60,70年代流行的小分队式战争片,二战题材,一个艰巨的任务,性格不同的角色,再加上一个内*,元素齐备,娱乐效果不俗,本片突出之处是加强了喜剧元素,某些段落直*标准无厘头电影,逗得人开怀大笑,说是战争片,其实更接近间谍片,实打实的枪战交锋不多,渗透、潜伏、破坏占了大多数,斗智多于斗勇
这片挺搞笑 尤其当切特尼克伪装游击队把他们带进德军指挥部的时候,还有最后炸完大坝后发现自己在德国人那边。。。
一部不错的战争片,哈里森.福特的表演还是很不错的
Harrison Ford太年轻啦,偶尔换换口味看不太残酷的战争背景片,有细处的幽默和看起来真实的斗智,不错~
2008-12-26. Not bad at that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