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遗恨又名葛嫩娘殉国、Ge Nenniang
改编自戏曲,摄于1936年,由张善琨导演,魏如晦、周贻白等编剧,讲述了明朝爱国志士与清兵英勇作战的故事,是为“孤岛”进步电影代表作之一,影片借古讽今,表现了艺术家的勇气和良心,与当时蔚然成风的商业型古装片、时装片等分庭抗礼。
发布于1939年。由张善琨执导,并且由编剧魏如晦、周贻白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顾兰君、梅熹、李红、王献斋、屠光启、顾也鲁、徐立、王竹友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39公映的电影。
补.初二寒假时看的。 (中学时候寒暑假时看的老电影按时间顺序都笔记上了)
马金子一口一个“***”太好玩了。2022.08.08
越是老东西越有趣。台词就比**扇简单多了,但是却有一种幼稚的可爱主角,也**的可爱。推荐没事的时候度假看看。
郑子龙(郑芝***用了一种晚清现代化政治观念出现之前的一种忠孝观来为自己的务实主义/投降主义的选择做辩护——姓朱的皇帝,姓张的皇帝,姓李的皇帝,跟老百姓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通过君主和将领之间的矛盾,凸显了明朝灭亡的原因,即政治上的**和官员的不抵抗。尽管忠君的观念在**以来的现代政治选择之中是一种落后的观念,忠于皇帝又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民族主义行为,在1930年代-1940年代**战争的语境之中,郑芝龙被塑造成为一个为了自己的**而出卖明朝朱姓皇帝的反派角色。这体现出一种话语上的综合和妥协,即把封建主义的道德观念摆渡回来,作为一种炫耀民族主义的政治救亡策略。满清在语义结构上被类比于日军和汪精卫所代表的***,因此跟满清的**,就被类比为跟日本的**。一代父子之间不同的政治选择,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抗
满清入关与日军侵华实在一般无二。片中对女性气节的刻画无不透出激赏与尊重,令人眼前一亮
《明末遗恨》 唱词具有批评性 我总觉得我离不开此山此水 私情与国事 场景与场景造型不一,有疏离感 大**与个人的爱恨情仇 嫩娘,女军人,造型真好看 气急了,勇敢 以古喻今,呼吁** 老百姓的力量 退回到台湾?! 打到死 战争场面竟是戏曲风 女为主,男为辅 文戏多,武戏少 无耻,狗,圣贤书,反衬清人的无知
只能说……一般水平的永远都是大多数……
这部电影是想用明朝末年清军入关的历史来隐喻日本侵华吗?虽然拍摄的艺术手法不咋地,但是作为早期的电影还是可以一看!而且那个时候能拍出来,还真是**……
“孤岛”古装片,借古喻今的意图十分明显。葛嫩娘,**形象与巾帼英雄形象的重合。对“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的反讽。
这就是1938年的《明末遗恨》,又名《葛嫩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