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之境原名:Eami,又名La Memoria del Monte
Paz Encina continues her work of remembrance with an intimate and sensorial approach to the recent history of Paraguay. Eami is a fragmented work, an immersive and hypnotic experience in which the mysticism of nature and its soundscape is interwoven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a child—witness to an indigenous community’s expulsion from the Chaco region in a territory threatened by ...
发布于2022年。由帕兹·恩西娜执导,并且由编剧帕兹·恩西娜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Anel Picanerai、Curia Chiquejno Etacoro、Ducubaide Chiquenoi、Basui Picanerai Etacore、Lucas Etacori、Guesa Picanerai、Lazaro Dosapei Cutamijo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22-01-26(鹿特丹电影节),2022-04-13(瑞士真实影展)公映的电影。
第51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老虎奖。
声画不对位,茂盛的丛林与极寒的冰雪接壤,一切静谧而渺远,像是坐在影院里,又像是在世界尽头与自然和部落族群共同经历所有轮回
一部以声音来建构的实验之作,全片采用声画分离的手段,讲述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民族遭遇现代化以及外来人驱赶的悲伤历史。太多魔幻色彩的画面,导致观众要对此地区与民族要有一些知识背景才能理解,否则难以**到这种超验的美学风格里。
第四届***电影节第28部。以儿童视角配以奇幻色彩表达殖民者对家园、环境的破坏,电影里的错觉感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表现方式,沙漠里突然叠画出一个巨大的水果,在大银幕看真是超级震撼,当时本来犯困的我瞬间精神了,背后丝丝凉意,恐怖感油然而生。
4th HIIFF #34 用无力的旁白来叙说自身对保护生态家园的无力,会让电影的说*力变得无力,然后陷入到无力的死循环中。类似的生态题材不如像本届展映中的《山》《它从未在此》一样,要么勇敢地大开脑洞让魂回归自然,要么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默,让呼吁铿锵有力。这部旁白似乎游走在自然与民族志之间,但无力苍白的表达方式反而难以实现共鸣与呼吁的平衡,反而显得冗长而让观众着急
当我们凝视着彼此的眼睛,我们就是自由的。可当我看到朋友的龟壳,缩了进去一切都不一样了。林中的万灵如何能止于伤痛,在那一刻我想听母亲的声音,只有她会叫我伊埃米。在我们之中必须有人睁开眼睛,记住故乡的样子。那天我在森林里看尽了死亡,说尽了告别。我们要永远自我治愈吗,伤口会自我愈合吗?
整个电影由用力过度的长镜头和独白构成 没意思
#NHIFF2022#IFFR51 Tiger Award 抽象之物的具象呈现,「Eami」成为一种提喻,它指代鸟兽草木及其所代表的一切超脱于人迹的性灵,在不曾间断的呢喃暗语中诉说伤痛。即便如幽灵般的视角往返游荡以召唤观众成为这片土地的子民,但这样的影像既不具备弗兰兹·法农般的理论深度,又无法像小克莱伯·门多萨一样诉诸暴力宣泄的**,因而对于殖**义的批判被悬置,或者说在反抗趋于激烈的当下,采取了更为内化/内省的方式,这是否意味着一种新的策略还有待商榷。
#NewHorizonsIFF22nd# 自然,神性
#IFFR51# Tiger Competition-金虎奖。比邦哥还邦,跟邦哥的《记忆》异曲同工,对真实历史**(片中照片时间码1994.11.17)的散文电影式“再现”,亮点是将记忆-神话-历史-现实混合地以声景化的声音设计来呈现,基本是全片声画分离,所以看起来有点***电影……(与之相比邦哥的《记忆》简直好懂得不得了啊哈哈哈),其中也有个“变形”的概念(邦哥《热带病》其实用过了……)。结尾cue《阿凡达》简直神来之笔!
从受难者的视角去追忆、怀念逝去的一切,追求的不是猎奇或者控诉,而是某种沉浸。融合了虚构(神秘主义的影像叙事)和纪实(采访画外音),最好的段落是当流动着情绪的固定镜头承载着来自过去的饱满混音,由旁白和声音构建的画面将主角EAMI/受访者/观众置于同一时空,似乎在那一瞬间他们与观众共享了脑海中的记忆(Memoria),也就达成了想要的沉浸 #鹿特丹2022主竞赛 (导演第一部长片是2006年的《巴拉圭树吊床》入选了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并夺得费比西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