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森林原名:Forest of Bliss,
这部制作于1986年的影片,以极其优美的画面,展示了印度圣城伯那斯的宗教和日常生活。 由于它那印象画派的风格以及完全抛弃解说的表达方法,导致了记录电影界长达数十年的争论。最终,被公认为记录影像史上的经典之作。
发布于1986年。由罗伯特·加德纳执导,并于1986-09-14公映的电影。
片中处理时间的方式带有**的气息,使用长镜头且对白极少,某些影评将这种风格与蔡明亮的《****》相提并论。
每每看到这些超越过去/传统范式和观念的影片,都不禁对自己的审美观进行反思。艺术作品最高的价值不正在于其高度的原创性么,其次才是完成度和技巧。如果只是在固有的审美框架中复制、开掘,那人类文明又该如何推进?影片通过看似最为质朴、冷静,不加修饰的视听处理,去陈述性、去抒情性、去结论性而形成的**、抽象的内容,却为民族志电影,甚至整个纪录样式的电影显现出更多可能。而这抽象恰恰能反映出唯理性科学所遮蔽的东西,即跨越传统、超越过去式的创造性思维。事实上,加德纳也并非完全极端,在纯粹的剪切之外,仍有细微之处的变速处理。极乐森林,一个从全新维度把握人与世界的意义的符号。2q
以最基本的影像记录方法记载了恒河两岸的生灵与他们的文化 文明//近乎一种个人思考的私人展现 或闲散或刻写 他将他的所见所闻所思由他人展现//虽然隔着屏幕 我洁癖都快犯了
人类学的经典教材,没有对白,也没有字幕,像是一场80年代的大型恒河vlog。印度的存在本身就像是个奇迹……一切看起来如此破败不堪、混乱和庞杂,但是同时却又是稳定地井井有条地进行着。印度人有一种自己的秩序,当我们**这种秩序时,就会发现这种秩序里面是神意。
身是**树,劈开当柴烧,心如垃圾场,处处惹尘埃。净土世界不干净,到处是*溺,喝下这碗恒河水,佛在*溺中
虽然Gardner自己说是很私人的作品,但还是有股很强对自然的敬畏和谦卑在。他们日常洗衣,饮用,吟诵,祈祷,运送木材去换取生活必需,都依靠河流。生命之源,死后归所。这样的敬奉和取用,构成一种微妙的平衡。#Visual Ethnography#
个体与整体的辩证法非常到位。仪式的环节、道具、功能都如同棱镜一般折射出更为深远的图景。相当高级了。(原来是SEL的前辈呀!)
没有旁白和字幕,“语言”在这里退回到“声音”。
这是个蛮重要的人类学纪录片,一般被称为表现型民族志纪录片,优点是通过摄影、蒙太奇技巧让观众获得感性的认识,缺点是,对于民族文化,导演往往是外行。。。
印度这么好玩的地方,对于重口味的我来说,去一次怎么够?
a really amazing film about people's being and death in 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