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炼狱原名:Workingman's Death,又名劳工之死
这是一部世纪性的工人诗篇。这个惊人和沉重的旅程, 展示来自五个不同国家民工的骄傲。整个摄制过程均以近距离和个人化去记录困境中的**。这纪录片的导演米高·格拉胡格(Michael Glawogger) 成功创造出这些令人对民工肃然起敬的影像, 就算是面对死亡风险他们仍然保留住生存的意志。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可能引起一些国家的回响。
发布于2005年。由米歇尔·格拉沃格执导,并且由编剧米歇尔·格拉沃格携幕后团队创作。并于2005-09(威尼斯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 最佳影片(提名)。
格拉沃格的《劳工之死》是一部左翼电影的典范。它遵循了***主义的传统,认为全球经济与资本的运作遮蔽了工人阶级的劳作过程。影片中充满了生产过程两端之间的对立,一面是辛苦而充满危险的劳作,另一面是对这一切丝毫不知的消费群体,只能看到光鲜亮丽的商品,而对劳动者健壮的身体视若无睹,因为劳动者必须是鬼魂一样的存在,是机器而不是人。纪录片作者的任务则是展示这种劳作的过程,无论这一过程有多丑陋多血腥。影片的叙事从过去的光辉开始,慢慢走入当下的炼狱中,工人只能靠宗教和意识形态来维持自己的世界观不垮塌。中国与德国成为了未来的代表,然而这里亦不容乐观,昔日的高炉上再也找不到工人的身影。伟人的大手挥向前方,而人类在共同地向后退。
个人觉得印尼硫磺搬运工和尼日利亚屠宰工拍的最好,最后的鞍钢钢铁工最次。
****://***.bilibili****/video/av5876309/
全球工人阶级的五个瞬间。第二个故事,印尼硫磺矿工人,工闲时聊天吹水的内容充满生活气息,那段工人们下矿山的镜头,颇有“炼狱”之感。巴基斯坦拆船工地,那位拿着玩具**拍照的亮了。主题?本片最后一句话:“我们是否将谁遗留在了黑暗之中?”某种程度上,****同时处于****和19世纪的状态
穿着国米球衣的印尼工人谈论Bon Jovi和Scorpions来如数家珍,疲惫的身体与摇滚的心。
相当有Koyaanisqatsi(《失衡生活》)气质的电影,也是三部曲之一。无论地域、性别、种族和宗教,工人们双手沾满鲜血和油污,为的就是“生存”。镜头那么美,又那么残酷,很难想象这是****人们从事的行业。
不知道为什么起这么个片名,除了吸引人。纪录片也并不是肤浅地表现工人的所谓苦难,任何人在他的情景里都有自己的生活逻辑,你无法居高临下地做出评判。
190522 皮特森rule11之后的感想:自命为人类审判者的毁灭性灾难(@瓦尔加布等)。当年对正义的探求。
很棒的纪录片,历史的轨迹开始走形,大工业**逐渐被人们遗忘,又有谁还记得斯达汉诺夫?
雖然章節上略顯失衡,但是無誤音樂之精緻,鏡頭之嚴謹與畫面之宏偉。那句“讓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的話不斷衝擊在頭腦里,該是誰領導呢?難道是那危險骯髒的環境?抑或理想的**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