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行灯原名:歌行燈,又名The Song Lantern
一个能乐艺人因其粗鲁导致一位老人死亡,从而被父亲赶出家门,成了一个街头乐手。他一直在街上游荡,最终帮助了死去老人的女儿,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父亲的原谅。
发布于1943年。由成濑巳喜男执导,并且由编剧泉镜花、久保田万太郎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花柳章太郎、柳永二郎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43-02-11公映的电影。
成濑巳喜男舍弃了泉镜花原著当中精密的叙事结构,选择用较为通俗的线性的方式来讲述整个故事,一开始就公布了所有人的身份,不像原著的结局有令读者产生恍然大悟之感。或许是因为小说能够通过人称代词来隐藏角色的背景,而影像必须公开角色的外貌,小说当中的设计在电影里未必能够被实现。改编幅度算比较大,新增了**助一角,负责给喜多八和三重牵线。喜多八成了个较为内敛的**艺人,缺少了原本的豪气,这种改动也让他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具备了弧光。能乐的部分很多,山田五十铃的表演很有气质。
成濑越起轴来可比小津扎眼。将泉镜花原作的非线性叙事改为平铺直叙,绝对是失败的改编。但本片的摄影还是很有特点的,森林里的摄影让人想起《罗生门》中的竹林镜头。莲实重彦认为本片中男女主相遇和教舞两个场景中对**的利用,是成濑的现代签名被雕刻在电影之上的例证。
泉镜花原作的能乐师故事,没有鬼怪也有怪谈味,成濑非战后的片倒是没有固定套路,什么题材都能见到。山田五十铃太全能了,传统艺***精通,真神仙一样的人物。
1. 对能剧和艺*的技艺和艺术不大了解,大概看不出好来。2. 成濑巳喜男的电影结束,从来不拖沓。
首先这是一部属于声音的电影。但并不是因为本片属于能乐片,而是靠声音构建了全片的叙事结构。结尾山田五十铃在表演的途中看到苦苦未寻的男主赶来,惊喜之余并没有中断表演,这只怕是最感之处了。另,据中古智说成濑拍这部电影时专门下功夫研究了能乐,成濑斜线美学的建立也是从此片而起。
成濑东宝时期作品。能剧段落着实太长了。男演员普遍太拘谨。默片**的技巧(成濑机位和成濑调子)延续了下来。心理化的处理很精到。成濑特点之一还有交叉剪辑,结尾大段落里面这个技巧用得很好。此外,成濑拍双人对话也跳轴哇。
《歌行灯》改编自日本著名**文学作家泉镜花的同名作品,但并未采用原著别致的叙事结构,而是完全以时间顺序将整个故事不徐不疾地娓娓道来。虽然它算不上成濑的上乘之作,也并非十分成功的改编,但从本片明显对女性宛如风中柳絮般飘零无助的命运之描绘与关注,已经可以依稀看出成濑以后作品的轮廓。
愧对泉镜花啊!!!!!!!!!!
沟口擅长的题材,连女主角山田五十铃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沟口女性电影的味道。值得注意的是,室外移动镜头、两人对话不过肩处理、大场景的人物调度,这些独有的成濑风格在四十年代初期就已经建立了起来。想必早年也是拍了些自己不太愿意涉足的题材吧,感慨谁都有违背自己意志拍片的阶段。
严格的来说,这应是披着泉镜花外衣的纯成濑电影。 为何成濑会放弃原作的绝妙结构呢?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