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德勒原名:Flandres,又名佛兰德斯、天人之战、情战弗兰德、野兽逻辑(台)、Flanders
故事发生在风景如画的弗朗德勒,蒂斯特曼(塞缪尔·**丁 Samuel Boidin 饰)在此地经营着一间农场,过着形单影只的孤单生活。闲暇时,蒂斯特曼会找到名叫芭比(阿德莱德·勒胡 Adélaïde Leroux 饰)的女子,两人来一场**四射的约会。芭比是当地有名的**,亦是男人们心目中的大众**,然而,蒂斯特曼是发自内心的爱着芭比,只是他选择将这份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 战争爆发了,蒂斯特曼和许多同他一样的年轻人们一起走上了前线,那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在刷新着蒂斯特曼三观的下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蒂斯特曼渐渐迷失在了杀戮之中,泯灭了人性。那一边,芭比因为一场意外而被送入了***院,当她和蒂斯特曼再度相遇之时,他们都已经成为了和过去完全截然不同的人。
发布于2006年。由布鲁诺·杜蒙执导,并且由编剧布鲁诺·杜蒙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Adélaïde Leroux、Samuel Boidin、Henri Cretel、Jean-Marie Bruveart、David Poulain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06-08-30公映的电影。
第59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第59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大奖。
《弗朗德勒》表现的是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影片以朴实的乡村生活对应了无处不在的残暴战争,使人们更向往平静的生活,希望远离无望的**。在**上,士兵们丧失了人性并纷纷丢掉了性命。
幸好10年代的杜蒙马上就要迎来转型,希望这部就是他的最差了,所谓“作者”不是摸清了自己的方法和风格就刻意不论什么题材都一股脑重复往上套。
反—战争,应征入伍作为时间的终结存在于**乡村的日常之中,而它的最终到来将形成了一种平行的时间结构,将Andre和Barbe的另外一个**投入到土沙色调主宰的,低饱和度的暴力世界,他们所**的是另一重时间性,这两种时间性有如海德格尔的”技艺“与”座架“——现代性诞生的时刻。然而,这一现代性的二元对立消解于蒙太奇中,动物性或者说人类的生成—动物令一种浅薄的乡村浪漫主义失效,Barbe的身体在古典**的村庄之中被占用,被疯人院规训,而三人则在无名的空间之中继续发生异化。 走向疯狂是人类的命运,然而杜蒙在影片结尾的处理是巴迪欧的,回溯性重构在一个***式的忏悔中被消解,互为Pharmakon的两人向对方展开,然而爱真的能化解apre holocaust吗?抑或是仅仅是一部**的福音电影?
7/10。无聊到开场即走神。闯进房间击杀小孩和[全金属外壳]里越南少女挣扎求死两个相似场景一对比,就发现杜蒙力道太弱。镜头语言倒是精致,尤其是一些远景和细微表情的处理文艺范挺浓,绿茵静谧的农场、虚无扭曲的沙漠两个空间性启到了一定的对比效果。PS:片中没有明讲**在哪,其实是暗指***。 @2014-02-26 00:23:55
冷静旁观,不掺杂任何修饰性的镜头,也不做任何顾虑重重的铺垫,在这样冷峻的环境中讲他们本能的故事。
4.5。拍什么都是自己风格的杜蒙,此处涉足战争题材,逃不开的是对人性的探讨,性与暴力。镜头更加精简,行为的无理性均让人想及布列松,差别还是有的,杜蒙的人物有生命,环境也有生命,虽然木讷呆滞让人想起布对模特的构想。沉稳克制,高水准。
这大概就是超强写实主义战争片,普通人的罪恶也同样令人发指,当然苦*命运也是与之相伴。战争片段以外的可看性比较糟糕。
看了四部,四种题材:公路、悬疑、宗教、战争。感觉杜蒙是在用布列松的手法,向库布里克看齐;《弗朗德勒》会让人想到《全金属外壳》,只是镜头更优美,手法更直接,过程更残酷,结尾在爱与宽恕中落幕,观众和主人公一起获得救赎。
应该还是***反战; 经历战争残酷洗礼,丧失人性;回到家中,***痛苦,男**无法释怀;最终两人只能接受现实,战争夺去了很多,但生活还要继续
如果你喜欢minimalist或Bruno的fan的可以看看。
也许是见过最冷酷的电影了,电影虽然很短,而且没有音乐,满眼的荒凉,对战争人情的叙述也显得不很热情,但恰好就是这样,使人看过之后**不能抹杀——只剩下无奈、愤恨、甚至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