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送原名:Η Εκπομπή,又名传送
安哲学生**的短片作品。
发布于1968年。由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Theodoros Angelopoulos执导,并且由编剧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Theodoros Angelopoulos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Theodoros Katsadramis、Lina Triantafillou、Yannis Kostoglou、Makis Panorios、Mirka Kalatzopoulou、尼科·马斯托拉基斯、潘多利·佛加瑞、D. Skoulakis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68公映的电影。
流行文化敲开千家万户大门的背后是无数个被消费愚弄用完即弃的普通***师学生**也不难懂,快剪恍惚以为是在看戈达尔。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短片首作,学生**的试手之作,看不出太多稚嫩的痕迹,反而显得十分稳重,对于镜头的运用显得十分自如,有条不絮的叙事节奏,层层递进的故事情节,简短却又不失韵味。无声的表演片段显得比较单调,可以看出对于某些部分的配乐运用有所欠缺,不过也可能是导演个人风格的体现,但这都是后话了,才刚刚开始接触他的作品,这些内容等到日后再去慢慢体会吧。
理想美是古希腊艺术最重要的母题,而现今的希腊却是一个失去对理想男性定义的国度,重洋彼岸的音乐和准则大肆收割这片土地上男男**的取向,未经同化者趋之若鹜,满心欢喜地打扮一番,到头来才得知自己不过是被利用的工具,他是从还未被资本翻新的贫穷之地走出的旧思想、旧道德与旧标准,是孓然独行的旧日希腊,落寞地僵立在阑珊灯火中。
感觉西奥真的挺喜欢那个年代的美国摇滚乐的,好像好多电影里都听到过,有一种奇异的、猎奇的、违和的快乐感(甚至你会想象他听这样时髦音乐时的样子,毕竟也年轻过而且也是先进人士)影片挺直接挺简单地表达了对当代传媒的讽刺,所有的人都diaodiao的样子,只有男主显得唯唯诺诺、拘谨无助且格格不入,真是要非常***人来衬托才有料。能够一窥希腊当时城市街头普通人的面貌和街景风情真是挺珍贵的,印象中是命题作文,但是拍得节制有度,小趣味也做足。用摩托车青年衬托心里的躁动与不安,**结束后有人送来塔可(?)只有男主被晾在空荡荡的导播室中间等等,都是可圈可点之笔,讽刺意味做足又不显得太愤世嫉俗,有种小自嘲的轻松。SiffU2019
还好SIFF播《重建》时附送本片作为调剂,风格很像同时期意大利那一大堆分段式合集电影中的社会讽刺短片一则,波普风格紧跟时尚(电台男女都老有型的了),像模像样**“真实电影”街头突击与不真实纯敷衍的理想男子****和社会对普通小职员的无情践踏与恶毒消遣!标志性的运动长镜头跟拍已经出现。
**、男人、上流、底层、观察者、受访者,以半纪录的形式描绘「1967众生百态」。被随意点选的普通人得知自己破格升阶,从贫民区长途跋涉来到大House,终究不过是可被摆布无人问津的棋子,除了衣冠没什么不同。短片已展露大师范儿。|[20220814重看]学生**还是很跟随新浪潮的模样,暂未展露个人风格。
安哲首部短片,展现媒体节目光鲜亮丽追求真实的外表下虚假做作非人的底子。前半部分多为短镜头,跳切与跳接,很有新浪潮气息,后半段开始有长镜头和空镜头,总体看安哲个人风格尚未形成。(8.0/10)
Broadcast,广播,当时最流行的传播媒介,试图以一场伪真人秀方式打造“高富帅”。而这样虚伪,并以快速吸引大众为目的的方式至今仍在延续,归根结底在于大众对其中可消费的娱乐性买账。摄影风格让我想到了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宽阔的外景和*仄的内景考验导演调度能力,但似乎有几个焦点没对好。
关于大众流行文化是如何瓦解工人阶级(虽然这里主角是木讷的公务员)斗志的,在安哲罗普洛斯严重左翼倾向的年纪,诞生这样的**作短片不足为奇。
大师**作,还不大像他以后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