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记原名:放浪記,又名Horoki、Hourou-ki、Drifting、Lonely Lane、A Wanderer's Notebook
这部反映林芙美子生平的電影,改编自林芙美子的自传体同名小说,是关于她早年挣扎生存的作家生涯的悲剧性的实录。这也是成濑最后一部改编自林芙美子的作品,仍由高峰秀子主演。 文美子与母亲由**乡间到东京找寻父亲。文美子决定过**生活,不与父母同住,于是到工厂当女工赚取生活费,因而认识了双剧团的伊藤春彦。伊藤对文美子的写作才华甚表欣赏,更说要为她出一本诗集,文美子对他心生倾慕……
发布于1962年。由成濑巳喜男执导,并且由编剧井手俊郎、田中澄江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高峰秀子、小林桂树、田中绢代、加东大介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62-09-29(日本)公映的电影。
#重看#4.5;高峰秀子又一部演技**之作,哭得我心都碎了,低到尘埃里的爱,扼住喉咙的贫穷,那是人生中无法摆脱的两件**啊,她反复咀嚼着并被反复吞噬,在夜晚的墓地里长久地走,长久地问草芥如自己为何长久被神忽视,写下那些泣血的文字正是支撑她走下去的**。 最*我的并非最低谷时期,反而是功成名就后一身疲累地伏案而梦——最苦的时候只管往前冲,回头看看来时路上都是泪;她梦见儿时行经的长路,她也一定会记得母亲来看望自己时坐在灯影里的仓皇,补穿那件奇怪的华贵衣*算是向过往交清了一切。
远离号称有不肯放弃的文学梦,尤其是爱写诗的文学青年,尤其尤其是男青年。 高峰秀子演技真的很可,昨天刚看了部她端端庄庄的传统小**,今天看她文艺女废青造型,废到整个人 体态两小时全程都是垮的,五官面部表情时刻挤眉弄眼压不住,一种出身底层又精神状态戏剧化的表现。
重看时找到一个特别钟意的镜头!林芙美子的母亲来看望女儿的时候,丈夫愤然离去,摄影机先固定拍他站起身来,然后跟随他一路往左移动到拉门处,随着被丈夫推开的拉门动势继续向左移动,丈夫暂时出画时,让位于左侧的林芙美子入画,再让丈夫在林芙美子的视线彼方(两扇拉门的空隙之间)快速路过,最后是挽留丈夫失败的林芙美子的背影短暂地占据画面中心。这个镜头充分利用2.35:1的宽银幕和日式建筑结构,用不断的同方向横轴移动(拉门的移动、林芙美子视线的移动,以及摄影机本身的移动)来拉长“离开”这一行动的全过程,让对立双方的情绪充盈到最大值。
看形象特别不“秀子”的高峰秀子,已经值回票价。
高峰秀子的表演真是太惊人了,佝偻的肩膀,下垂的嘴角,深陷的法令纹,自卑、颓废、怨妇一样惫懒的眼神,这种种都让我有在照镜子般的恐惧和厌恶。成濑拍这样一位女作家,没有一分钟让我觉得她是被天赋选中的人,从头到尾她竟然都只是一个弱者。
苦难可以成就作家,苦难也可以成就演技,秀子**这片中的演技不能给十分,但眼里光彩可配“**”称号,又是一个“彼神魔女子眼里有光”的典型。ps,小白脸就是比肉团子脸可爱一点儿
浪涛与激流下面,安静认命的牡蛎,吞下那么多沙子,终于长出了珍珠。
“木匠好,车夫好,就写东西的男人不好。”我低到了尘埃深处,高高地注视着你,但是你总是不顾而去。**的一生多像一朵花,灿灿烂烂地开了那么一季,被鲁莽的手采撷而去,凄凄地枯萎,那一地的凋零,无人怜惜。生是一个人的事,死也是一个人的事,只是孤影茕茕,形单魂凄,散尽一世的荒凉,默默向地。
高峰秀子的这次表演,神奇般地把颓废、慵懒、勤恳、忠诚等等品格全融于一身。结尾处“花的生命”与《浮云》相映成趣,成濑和高峰,说不好谁成全了谁。看几部欧洲闷片、美国大片、中国烂片,总要看看成濑小津。就像吃多了山珍海味或快餐食品,给自己沏杯暖茶,虽淡虽苦,却是最能往心里去。
個人小感:無以名狀的虛無狀態,想拍的東西被成瀨先生先拍去了。高峰秀子:我最喜歡的仍是《浮雲》一片。 除此之外,《放浪記》也是我非常得意的片子。 在我看來,它與《浮雲》難分好壞。 但上映時,《放浪記》卻很不賣座。 據我感覺,成瀨巳喜男似乎更喜歡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