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
这是一段百姓视角的历史,本片试图通过最典型的人物故事,来勾勒闯关东历史画卷的群像。他们为了生计,离家出走;他们为了生计,铤而走险。他们无论到哪儿,都永远记得自己遥远的家乡。两百多年,三千万人,他们开创了一段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迁徙人数最多的**史:闯关东。 ***:离乡 第二集:闯关 第三集:挖参 第四集:淘金 第五集:乡关
发布于2014年。由郄国伟执导,集众多位高满堂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14-05-26(中国大陆)公映的电视剧。
看管牢房的警察接到了上级要枪毙震三江的命令,这段戏讲的是1928年之前的事,但他们的帽徽竟然是南京****的****徽,而在张学良**1928年东北易帜之前东北的帽徽应该是北洋政府的5色星徽才对。1925年郭松龄决定反奉,召开军事会议的时候讲“东北军官兵死伤惨重......”, 事实上东北军是1928年底在东北宣布易帜后才按****要求改编的,这一名称不可能在1925年出现。
第37集中,朱传杰去奉天找传武希望少帅帮忙,后来传武说“晚一步就和少帅去北平了......”,这会儿应该是在1928年6月3日北洋政府**之前,事实上这会儿还叫北京,而北平是1928年6月北伐战争之后才改的。
底层人民的血泪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虽然拍摄时间是2014年,有好几年了,但挺***。像我这样没太关注东北历史背景的人透过这个片子,透过闯关东那段历史,也能初步接触到构成今日东北的部分重要元素。 清政府确实不行,又治不了灾、养不活关内老百姓,又还不准人们去他们满族的龙兴之地求一线生机。但话又说回来,纵然清政府采取**防范和惩治措施,关内流民一去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长白山野生人参挖光了,呃……😥 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那些闯关东人的后裔有许多都还保留着纯正的山东老家口音。 山西人闯关东的虽然少,但真的会做生意。所以有些现象不能只说是地域刻板印象,它也可能就是地域文化传统流淌在血液中,比如山西人做生意和山东人修家谱。
比较简略,其实这段历史很精彩,缺乏讲述者——而历史的精彩程度其实往往取决于其后辈是否发达光鲜
曾经那么多人拼过闯过山海关,现在却是投资不过山海关。唏嘘。
简单明了,挖参和淘金最赚钱。其他的生计没有描写有点遗憾
口述史为线索的小型纪录片,对电视剧《闯关东》提供了有益的知识补充。沈阳吉顺丝坊的西洋大楼、与长城并行的柳条边、山海关的通关文牒、把头山神孙良、石人谷的淘金人、韩边外的王国……这些传说生动而迷人。 历时200余年,规模达到800万人之巨的**浪潮,似乎没有引起学界和民间层面足够的重视。相比起南洋**对于族谱修订的热忱,以及对南洋文化变迁的详实纪录,维系着“闯关东”群体精神认同的,更多的仍是残缺不全的传说、轶事、口述史,以及那一腔“乡关何处”式的故土情结。希望去年开始的“东北文艺复兴”,将来能够惠及“文化根系”这一个层面吧
拍得略匆忙,很多材料不细。可以按口述历史的方法来做,老爷爷老**讲的故事最有趣了。我的祖辈只能追溯到太爷爷一辈,父母双方的祖辈都是有满族血统的东北土著人。在那之前更早,我的家族是不是由南方迁来的呢?每思及此,就羡慕那些有家谱记载的家庭啊。
看过很有感触。太爷爷就从山东潍坊闯关东到了大连,他说当时老家太穷再不走就饿死了,相比之下东北各方面都比老家强。我姥姥他们从天津闯到盘锦。不过他们最后都选择回老家了。
感觉10集的内容被压缩成5集,如果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找到我**,她肯定能讲出一集的内容她是怎么抱着个孩子又领着个孩子从宪兵抓人的火车和****把守的城门下一路逃荒到东北的。
东北人的寻根之旅,子孙后代视角下的闯关东群像。两百多年,三千万人,一个“闯”字道不尽这些背井离乡者的悲欢离合、百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