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net:?xt=urn:btih:f3c9ea3a830ade56673719589a3b51cd037dbcef&tr=udp://opentracker.i2p.rocks:6969/announce&tr=udp://tracker.altrosky.nl:6969/announce
磁力:1080p.BD中字.mp4
撤退原名:Retrograde,又名战火燃尽
发布于2022年。由马修·海涅曼执导,并于2022-09-03(特柳赖德电影节),2022-12-09(美国网络)公映的电影。
第75届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纪录片导演(提名)。
第34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最佳纪录片制片人奖(提名)。
制作水准上乘,故事感极强的纪录片,当然是完全出于西方的视角,很好奇将来有一天***自己来拍的话,会是什么样子。
这部纪录片最可贵的,是捕捉到了很多眼神。这些眼神道出了他们各自沉默的声音。美国人、一部分阿富汗人和***也都在争相使用“自由”这个词,但它们的含义却是各不相同的。美国人高估了在移植和培育自由上的可能性,也高估了他们自己那个版本的自由的感召力。而无论理念和口号多么闪亮,他们也低估了为在一个遥远的国家建立自由所要付出的时间、金钱和人命上的巨大成本。姗姗来迟的抽身,终于还是沦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虚无与背叛。一部分阿富汗人的自由是一种真实的渴望,但这种渴望缺乏实现它的土壤、制度、决心和能力。那个在20年持续输血中勉强构建起来的制度,也最终证明是无法自立的。归根结底,自由是渴望,但更是一种艰辛的实践。***的“自由”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他们的自由就是所有异见者的牢笼。在这个牢笼里,没有声音,只有眼神。
从仓皇撤退不难看出,相比***,阿富汗**的信念还是太弱了,仇恨建立起的杀气比自由理念更锐利。自由是脆弱的。
实在佩*本片的幕后工作者们,而对阿富汗人民只有叹息……在价值观混乱,特别是民族主义价值观被肆意*弄的年代,充当/指望世界警察都是不智的行为;但是普通人呢,只能甘当鱼肉吗?
素材是珍贵的,但组织方式却是极度美国中心主义的。感觉好几场内容(销毁电脑、正式撤退)只要换个剪辑,就能把电影的批判性拔高一个档次。
好看,导演和他的纪录片团队,才算是最后的撤离者吧。在此之前,把阿富汗的这位败军之将,从自信到迷惘再到灰心,刻画地彻底而清晰。主人公当然算不上立体,我们也不清楚他的其他面向,但标题和主题就是“撤退”,他悲剧性地完整契合了这个主题。“我要在阿富汗生活,老***去”,然而最后却不得不离开美国留下的烂摊子,成为一个除了纪录片结尾没人会谈及的所谓“**政权”。
虽然提醒自己不要代入主观情绪,最后还是被美国大兵们的渣男嘴脸**恶心到了。
国家地理出品。美军顾问团日常,空有一腔报国志、可惜烂泥扶不上墙的阿富汗政府军,绝望无助的阿富汗平民。“美国为和平而努力,我们捍卫世界各地人类的自由”,噗,口号喊得越富丽堂皇,灰溜溜撤退时越显得狼狈不堪。不是不能和美国**,但大前提是要认清它的虚伪是渗透进骨髓的,是系统性和结构性的。有了完备的心理建设,被出卖时才不会那么措手不及。
【Nat Geo】愿意相信它的情感投射,以及所有处于其中曾遭遇这份苦难的人们——无论是哪一方,什么身份,什么立场;却始终对这种指向性明显和“小作文”式的表达没有那么感冒。它很容易滑向一个失真、容易偏颇的境地,尽管本意并非如此。
进步主义是个幻觉。最后机场的镜头细节太心碎,当**变成救命稻草。Respect 国家地理的摄影,枪林弹雨扛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