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钱过生活原名:Living without Money,
“I had everything I needed, I had a house and I had raised two children. I gave it all away.” The documentary Living Without Money portraits the life of 68 year old Heidemarie Schwermer, a German woman who made a deliberate choice to stop using money 14 years ago. She cancelled her apartment, gave away all of her belongings and kept nothing but a suitcase full of clothes. This ...
发布于2010年。由Line Halvorsen执导,并且由编剧Jan Dalchow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Heidemarie Schwermer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
工业社会角落的hunter/gatherer,收集掉落的面包渣。难以持续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利维坦和****总会失败,但仍旧总是不可避免。 疑问:为何没有选择去一个自给自足的嬉皮士社会实验小村落生活? 意大利脱口秀女主持犀利。 海德玛丽想到质疑的声音,会焦虑掉泪,会逃跑,或许她的动机是关于想要体会自由,自主,可以随时潇洒动身的感觉,而非对人类的经济体系宣战。悖论在于,她的生活方式,比普通工薪族,更加依赖于,一个经济良好运行的社会 中的 他人 在物质与情感上的剩余
没有钱的生活,意味着不用把时间花在挣钱和花钱上,而是把时间花在自己认为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这是一种极简的方式。但是像纪录片中海德的交换的方式,挺需要勇气的。我做不到。而且感觉那是在消耗别人。并且这种方式不可能全球大范围内实行吧?如果每个人都像他那样交换一些劳动没有自己主业,自由随心,那么生产劳动就不可能稳定,全球的物质生活就没有保障。所以,海德的做法,只能算作一种行为艺术,不能当做可以借鉴的生活方式。跟我们日常说的不消费生活其实还是有差距的。
没看完,本来是我很喜欢的理念,可是拍得效果真不好,乱糟糟的纪录片。说到以物易物的实践时,有条弹幕飘过说金钱交易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倒让我忍不住想,是谁定义的进步?我们凭什么非要这个进步?
没看前,以为是自力更生的生活,但现实却是流浪汉般的生活,虽然有根本的不同,流浪汉是不愿工作,而女主是不愿使用金钱,但花的是别人的钱,别人出的**,别人的房子,别人的东西,自由了自己,麻烦了别人;唯一有所触动的是金钱的价值,为什么它值这些钱,为什么它更贵,基于世界上的资源多寡,基于劳动者的时间成本,但是有很多便宜,甚至是免费的东西,它们的价值有何必金钱衡量,以至于人们对它们的忽视和浪费,于是世人眼里的东西,都用金钱衡量,这是金钱带来的弊端,金钱是需要的,你要出门就要交通,就要吃饭,但我们并不需要很多的金钱,因为人们必须的东西,大多都是已经拥有的,免费的,健康,亲情,这些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不能拿最珍贵的去换取金钱。
我周围的德国人好多践行类似理念的,不知不觉一颗房车生活的心也在我胸中*动
感觉这个纪录片没有深入到内核,而这个老太太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是很好,整个纪录片有点跑偏,不过我还是很欣赏这种理念的,其实生活很简单,都是人为的给搞复杂了。
随便看看 其实换物或者打工 很浪费时间的 金钱就是来简化这个问题的 倒是减少物欲这个比较靠谱
这是上条广播里说的那个不花钱过了十四年的德国老太太。看的过程中一直在与自己残存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知识相斗争,也对这种生活方式有疑虑,但一想到老子的“小国寡民”在这个无限扩张的社会的不被理解,也就释怀了。一切都囿于历史的进程,但会有极少数人能提前体验(或者后退)到某个历史阶段的生活
这个老女士的故事来自微信朋友圈的文章,就像《这一生至少做一次**》一样。因为喜欢,这两个推荐就都看了视*。这一部的感动在于海德玛丽的生活理念是超越于以物换物,以劳动换劳动这样的交换概念,她是在传播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极简主义的尝试。最近流行断舍离,什么是断舍离?看看她就知道了。
金錢是一種選擇和習慣,而不是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