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又名Journey to Beijing
兩百多名香港人在回歸前夕為了「苗圃行動」,由香港步行到北京,為中國貧窮地區的工程籌款。他們到 北京時距香港回歸中國只剩十九天,《北征》以此活動為骨幹,條縷香港回歸前夕形形**的文化、社會、歷史的省思。步行者走過廣州、毛澤東故居韶山、鄭州、天安門,最後登上長城終點。追隨籌款者北上的同時,導演陳耀成的鏡頭橫跨中港美,凝視殖民地末日的歸去來:退隱**的老報人羅孚、從紐約專程返港的修女/劇作家陳尹瑩、導演關錦鵬與同性運動者、編舞家黎海寧和他的「**樣板京劇」、哲學家勞思光談毛澤東、環保人士、政客、民運人士劉山青等。英國著名影評人東尼‧雷恩斯 (Tony Rayns)盛讚香港導演陳耀成,精準捕捉香港面對歷史新里程的複雜心境。
发布于1998年。由陈耀成执导,并于1998-04-03(中国香港)公映的电影。
历史意义大过这部片子本身。可能是想讲的东西太多,“北征”这一核心行为反而没有花太多精力去描述,精力更多放在了真实影像的挖掘以及组内某些成员的个人专访上,导致剪辑乱糟糟,观感上面会比较疲惫。几百号人从香港走路上北京,筹款捐赠以学校建设,同时又正值于1997年这一特殊年份,探讨香港的未来以及自身的立场也成为了所有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经历过二战的爷爷失去了两个最要好的飞虎队伙伴至今情难断却,关锦鹏居然出镜分享了他对***的看法以及对其未来处境的一些想法。片尾说这场远游应该被永远铭记,可现在看来,什么理想不会随风飘逝呢。
以手脚出问题不会斩断解释易帜前放弃**,此等热忱与冲动现时看来只觉唏嘘。普通人对未来有朴素的玫瑰色的乐观想象,从有头脸的旧议员的发言大致也能推测出现时他们会落在光谱的哪一个位置,一些所谓的变节可能只是原本思想中的一小块在投奔建制后变大变得丑恶。候鸟天堂无时无刻不受到威胁,润物无声的****也只能勉强持续十来年。旧**留下的遗产是什么?为什么下一代人想着**对方?现在你看清了吗?
韓飛龍預料到自己走完這一趟十五年後,會上電視認罪,在青浦坐牢嗎?
亞細亞的孤兒。想到那些被遺棄被領養又去尋親的人們。
試圖通過「苗圃行動」的參與者帶出一副普通市民的眾生相,但Evans一貫的知識分子氣質令這部紀錄片幾乎成了97年香港文化界一覽——進念的《石頭再現記》和《中國旅程》,明哥的《人山人海》演唱會,關錦鵬的《男生女相》,何慶基策展的《香港三世書》,城市當代舞蹈團的《**京劇》⋯⋯這幾年一直覺得,post2019大家急於在文化創作上有所表現的焦慮超過了97,抱歉,我錯了。集體的焦慮分散在一個個文本中,而我漫長的觀影、閱讀歷程無疑是把原本濃得化不開的情緒沖淡了,這些作品原來是以如此高的密度出現在97年上半年的。We are all living out the end of an era, again and again.(字卡里的中英文非常考究,完全不是直譯,片頭片尾兩處已上傳截圖)
#Hong Kong Lost or Found#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见微知著地呈现九七前的民间心态碰撞,触及“****”的历史精卵。在一场徒步者的北上慈善之旅中贯穿不同群体的前史、忧虑与诉求,数个自我社会共同构成了一张**切面。一个细节,关锦鹏作为同志代表接受了关于性少数群体对回归看法的访问。一个启发,****不是贬义词。
五十還未過半,今日那份聲明已被稱作歷史文件。紀錄片裡被書寫下來的人事物,那渴求、努力、嚮往建設故土而北征的香江人,如今回首故土已成泱泱大地。往事並不如煙,份外唏噓。
纪录片 经典 人性 陳耀成 在20周年才看到.....別有......8.5/10
现在看这片子是不是不堪回首?是不是我本将心向明月???
如今看來何其左膠,當時看來那種回歸前後的蜜月滋味又是那麼的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