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之诗原名:巴基之詩,又名The Poem of Pakistan
巴基斯坦裔香港青年Hamid是銷售金融商品從業員,努力融入社會,希望成為社會上流,經常遊走於投機取巧的界線中,與自身文化和價值觀產生衝突。Hamid處理同鄉的保險索償,遇上熱愛烏都語詩歌的少年,勾起他對故土的連結,也反思自己在追求的是否為真正期許的生活。
发布于2021年。由陈瀚恩执导,并于2021(中国台湾)公映的电影。
第23届台北电影节:台北电影奖 最佳短片(提名)。
男主角演技一般般。为寻找身份认同的少数族裔故事来几个星
**的表现导演和被观察者的距离感的滤镜挺有意思,因为开场上洗手间错过了观音的镜头有点可惜,片子的各个转折还是有点刻意/老套了
很聰明,很會切重點,會引人思考的一部片。
特殊濾鏡的處理,個人是十分喜歡,讓我想起《西城故事》,雖然關聯不大,但西城故事簡直太震撼了,不能只有我看到。導演說男主其實是印度人錫克教,與巴基斯坦伊斯蘭教的設定稍嫌敏感,但男主說沒差,導演就不管了。導演耕耘電影教育,本片副導是他十年前學生。可惜本片十分平庸,劇情是古典三幕的主角轉變故事,但劇本由於室友遲遲不繳電費,所以殘破不堪,男主莫名讀了詩,過過散景,他就歸向**了,完全不知道該從什麼角度開噴,導演給噴子的素材實在太少,總之是一部看似新鮮的地域議題、信仰,實則毫無內容、平庸、無聊的作品,放在金馬短片最後一部,實在不予置評,我想大家都累了,可惜那個濾鏡,對了,開場論觀音非常令人期待,導演到底有沒有才華?還是只是個熱情的議題關注者?所以評審到底先看議題還是電影本質?這是當代電影值得玩味處。
請印度演員來演'巴基人'😂 然後在片中各種開玩笑 (這真的有點'妙')… 為何要加那個'綠色的濾鏡' (導演說 因為他對巴基族群不瞭解,生活在**七年 也對HK越來越不瞭解… 受到奇士勞斯基《殺人短片》的啓發…不能用正常視角來,要用一種有隔膜/距離的感覺)… 故事聚焦在'身份認同',為了'融入'一個地方,要捨棄/堅持些什麼……
【2021 KFF】虚化摄影是全片最大特色,内容上也与大部分外籍题材短片迥异,讲的是一个想努力融入香港主流社会的巴基斯坦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