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痴原名:Idioterne,又名越笨越开心、The Idiots
刚刚遭受丧子之痛的家庭主妇凯伦(波迪尔·约根森 Bodil Jørgensen饰),敏感脆弱。她失魂落魄的游荡在哥本哈根的街头,在餐厅进餐时偶遇一位紧握她手不放的白痴。出于同情心,凯伦一路跟随他,目睹了一群终日装疯卖傻的“白痴们”。其实这群年轻男女并非是真正的**者,他们是以史托佛(杨斯·艾宾纳斯 Jens Albinus饰)为首佯装白痴的正常人。为了向中产阶级体制**,他们不顾**压力,以欺骗他人、玩弄他人为乐。凯伦一方面无法彻底成为“白痴”,一方面又对他们的行径梦寐以求。渐渐地,凯伦开始在她的家人面前扮演起了白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本片入围1998年第5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这部以“道格玛95”为电影拍摄准则的影片,不仅在拍摄手法上完全不顾画面的美感,更是继《****》后又一部大量暴露***镜头的影片,极度**着电检制度和观众的道...
发布于1998年。由拉斯·冯·提尔执导,并且由编剧拉斯·冯·提尔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波笛·约根森、安妮·路易丝·哈辛、托尔斯·利比、尼古拉·雷·卡斯、露易丝·梅瑞兹、彦斯·阿尔比努斯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98-05-20(戛纳电影节),1999-07-17(丹麦)公映的电影。
第5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白痴》以一种特殊的拍摄手法向观众展示了又一种人与社会群体间新鲜的抗争方式——装疯卖傻。白痴的形象是片中角色的精神**,同时也成为了他们种种越矩行为的盾牌。《白痴》确呈现出了Dogma95所倡导的恢复电影本真的理念。可是与此同时,影片失去了所有的观赏性。
《白痴》是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一群不满现实的年轻人扮成“白痴”玩起了“撒旦的游戏”,影片表面上说的是正常社会对有智力**的人的歧视,实际上是为他们抗辩,一群年轻人探寻着自己的****和精神局限,在对传统进行快意颠覆、对常规思维进,行**的同时获得**,而导演也想借拍摄此片来说明拍Dogma电影虽然被很多人称为是“白痴”行为,其实他们只不过是想重返更个人化、更简单和自由的创作手法 。
让非白痴者扮演白痴,表达对这个世界的反抗,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徒劳无功,最后一巴掌,便是对此类避世者的沉重一击。这个社会哪里有接纳自己的地方呢?无法向上攀爬,也无法向下兼容,自生自灭早已是注定之事。本来很好的一个概念,被Dogma95的教条弄得乱七八糟。麦克风和摄影师毫不忌讳地在镜头中穿帮,说是试图打开电影回归本体之路,反好莱坞,也反个人主义的作者电影,但所呈现的效果却十分粗糙,哪方面都不占优势。口琴插曲和片尾曲的出现,甚至更离谱的穿帮摄影师所举着的数码相机,完全在违反他们自己所定的教条,可见遵守这“十诫”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时不时插入的采访间离了观众,无所顾忌的**展示成为片中的最大卖点,反传统和***都很生猛,可这场呐喊终归结束,依旧得重新走上主流的道路。
“道格玛95”第二号作品,讲述一个装疯卖傻的小团体的故事。同为**产社会秩序之作,可看性不如《家宴》的中产阶级家庭撕*戏高。手持拍摄非常粗糙,还有**跳跃剪辑。中途多次插入事后访谈段落比较间离,拉斯冯提尔受布莱希特影响也不小。结尾戛然而止。装疯当然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冲破社会网罗的方式,仅仅是自欺欺人。或许,唯有精神**才是逃离符码之策,只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而已。PS:道格玛95本身也是一种极端控制,而且让影像变得乏味单调了起来。此外,即使如本片这样的“标准作品”,也并未100%遵守教条——影片不止一次使用了非画内声源的配乐(同片尾曲)……(7.0/10)
4.5。“道格玛95”的戒律是对抗好莱坞为代表的通俗电影作法,用粗糙、剧烈的影像痛斥好莱坞电影的造梦属性。当《侏罗纪公园》等特效大片席卷全球之时,疯蹄儿用“绝对真实”的影像捍卫电影艺术的创造力。这也与“白痴”们的行为形成呼应,对世俗世界、文明阶级的戏谑性嘲弄,就像通俗电影对观众的蒙骗/戏弄,露杆、露麦、露摄影师仿佛是时刻提醒观众电影的陷阱,使其间离出来**思考。结尾白痴们接连被裹挟回现实世界,正如同大多数逃离未果的**,依然被困居于囚笼。而女主是被社**驱逐,想要回归却只能浪迹的悲剧性角色,成为真正的“白痴”也是何等的悲凉。
即便是道格玛95也没有阻挡住拉斯·冯·提尔的惊世骇俗,相比于同一阵营的温特伯格,冯·提尔的自我标签远远鲜明于前者,当温特伯格还在使用道德议题做文章的时候,冯·提尔却早已使用高概念来探讨人性了,这一习惯——****引起的人物转变——也延续到了他以后的作品之中。但他电影中令人诟病的一点是,确立高概念引出的议题总是略有牵强的味道,在看似对照的情况下,其实是文本铺垫人物动机上的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点,冯·提尔片中的主角必须依靠行为以及表演方式的出格来纠正中和那份偏差,以此弥补这份逻辑上的缝隙,但这依旧不能阻挡观众对电影中人物行为动机的吐槽,为此,冯·提尔祭出了大招——这个主角脑子有问题,当然在本片中没有使用,但在“良心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之中,当主角戏份成为唯一主线的时候,这个招式就打到了观众的眼前。
刚和朋友谈到《牺牲》,之前也记得讨论过拉斯似乎完全“不像”他所崇拜的名导们,但我个人一直觉得诸如德莱叶伯格曼老塔对他的影响是深深嵌在内核中的。像在《圣女贞德蒙难记》之于《破浪》的人物再现,《白痴》可能就是他心目中《牺牲》了,甚至要更深入一些。中产阶级物质生活的叠加,人的自然状态——“白痴”成为奢侈体验,这是内核相近之处 而拓展的地方在于自反和**的视角,“扮演白痴”这种重塑行为,是从一场从开始就注定不可能抵达的归途,看上去是在理智投机的利用白左思维勒索**,物质生活继续叠加,罪上加罪。在自证中不堪一击的实验失败了,过程丑陋不堪,但是拉斯又不吝于展现人性联结自然而然的产生、给予受难者严肃的注目,这就是他早期作品中存在的模仿和拓展——在渎神行径中重现神性存在的可能,在**形式内寻得宗教情感所在。
严格意义上的***电影,反理性,与以此为基础构建的文明、制度、阶级、权力,一群人甘愿选择放弃理性回归原始,拥抱纯粹满足动物性而获得的确切**,片子里“理性”出现的场景几乎都与粉饰、虚伪和冷漠挂钩。但他们终究必然无法获得快乐,他们的安排选择亦是“理性”之决断,他们的愉悦**大部分源自对理性构筑的社会反抗,没有理性他们其实也毫无意义,这可能跟dogma95一样是个悖论。
1.此时此刻的我,多想不负责任地成为一名白痴;2.印象中还是第一次看到名导作品里面,露杆露麦还**组摄影师,真是惊到我了,还有**超烂自然光镜头,反倒那些***、**、*奔是见怪不怪了。
尹丽川有一部小说《**》,说的是一群年轻人闲极无聊,跑去超市偷东西,不为钱只为**。这部《白痴》也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人装白痴为了反抗主流价值,有人为了寻找快乐,有人为了逃避痛苦……于是凑到一起,相互温暖相互抚*的一群人,但最终他们还是要各自分散,回到孤独悲伤压抑的生活之中。
话说小时候竟然能在电视上看到集体*奔一幕,家长也在,好囧……再过很多年,看到了完整版,有种恍然的惊喜。电影倒是有不少有意思的地方,虽然处处“为难”观众。忘得差不多了。三星半。
真是反电影反倒彻底了……无数次被拉斯冯提尔的糙*摄影**极限,你露个杆露个麦也就算了,光不接也就算了(你敢拍两个光接的镜头么!),你丫把B组摄影师也露出来就太**了,比片里露**还**。这片真够生猛的,看来Dogma片儿要按顺序看。另,修改后的结尾导致本片违反十诫“不许配乐“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