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愤怒原名:Amore e rabbia,又名福音书、Love and Anger
◎ 简 介: 看点: 拍摄于越战期间,通过5段不同的故事表达出五位导演对当时政局的看法 第一部分的主题是冷漠,楼下一桩****的案正在进行,楼上所有人都熟视无睹。街边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没有任何车停下来救人。直到在警察的帮助下一位司机出现,他理所当然地拒绝,但是迫于无奈只好就范,却于中途逃走,故事原来是这样的。 第二部分是一段行为艺术表演。临死的人进行死前最后的忏悔,很有意***现在的好多所谓行为艺术好看多了。 第三部分是帕索里尼的贡献:他的最爱演员Ninetto Davoli漫步在大街上,手握着一大扎纸花去见**。一路走来充满阳光,这个世界的另一些地方却是另一中摸样。 第四部分是戈达尔的“爱”。有两种含义:政治层面的故事聚焦在古巴,有点自我批评的感觉。 第五部分,大学教室里正在上课,一群自称学生会的人闯了进来,声称要改革对文化的**,于是辩论展开。...
发布于1969年。由马可·贝洛基奥、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并且由编剧贝纳尔多·贝托鲁奇、让-吕克·戈达尔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Tom Baker、Julian Beck、朱迪丝·马利纳、Jim Anderson、Giulio Cesare Castello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69-05-29公映的电影。
第1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提名)。
就Lizzani和Pasolini算正常人,其他三位只想翻个白眼骂句***。
六十年代末**思想混乱时期的产物,五位导演拍出五段实验短片,如今看来都属无聊乏味语焉不详,在当时越追求先锋,到后世越容易过时。 ①利扎尼没头没尾,意大利人非拍个发生在美国纽约的故事。②贝托鲁奇比较直接,就是疯了。③帕索里尼悲天悯人,此间安乐,彼处**。④戈达尔不明所以,一如往常地自说自话,每个字都认得,连起来一句话都听不懂。⑤贝洛基奥闹剧**,教室里议政辩理坐井观天。(#标记2600)
第19届柏林**电影节 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 让-吕克·戈达尔 / 卡洛·利扎尼 /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 马可·贝洛基奥
利扎尼的片段批判发达社会中的冷漠和犯罪,完成度高;贝托鲁奇的秘仪拍得像老帕;老帕轻巧化用圣经片段,火力对准无视灾难*仍而自认为无辜的人;高达是唯一的爱情担当,帅哥美女畅聊爱情政治与元电影;贝洛基奥模拟的大学政治论战是一段珍贵的记录,过于说教,但学生浪漫坚定的**热情很感染人。五位左派联手写给理想中下个十年的壮行曲,何曾想成了艰辛困惑的六十年代的最后呐喊
每一段都狠好,五十年前的新浪潮就这么有范。纪录片《美国工厂》里,美国工人来中国工厂观摩学习,看到咱们的团建,看到咱们的工人只戴手套拢玻璃渣子,仰天长叹:“这个世界是**的。”评价这部电影正合适。
短篇集。戈达尔真是小聪明多多。都是天才导演,相比起来帕索里尼实在是太忧国忧民、太愤怒、甚至有自毁倾向了。可就是因为这个才爱他不是吗。最后贝**奥那段也不错,但像维尔托夫时期的戈达尔拍的似的。耳膜都被贝托鲁奇刺坏了!!
"美国"化为抽象的科幻空间,在高效之中,蒙太奇**了它冷漠与凶险的另一面,但结尾却缺乏力度 贝托鲁奇的宗教通灵仪式神似帕索里尼而帕的影像更像戈达尔,戈达尔只模仿自己:"电影"中两个人在谈论"电影",银幕外的古巴,相比之下最后一部短片则只是一部"普通"的战斗电影,立场说教战胜一切。
**,意大利语字幕,根本看不懂对白。但是,戈达尔“奇怪”的剪辑,好听的配乐,绝美的画面,足以让人兴奋不已。帕索里尼的轻快活泼揉进战争的残酷暴虐,叠加效果出色,他的影片充满着警示世人的正面力量。里面各导演的信息量皆巨大,难看懂啊……
意大利和**的五位导演:卡罗·里扎尼、贝托鲁奇、帕索里尼、戈达尔和贝罗奇奥联手合导的短片集,荣获1969年柏林影展提名金熊奖。第一段挺好,戈达尔那段算是表达了他对电影以及政治的一些看法,帕索里尼玩叠印,贝托鲁奇整出个行为艺术太雷了,最后那段辩论讲得太**快了。
现在看来,那个年代真的是最好的年代。对电影对青年都是。对哲学、宗教、社会、政治等等意识形态的狂热,对旧体制**四溢的质疑与反驳,不论年轻人还是电影工作者都把关注的核心放在宏大而深邃的语境上,我是真的被感动了,被那个全民精神复兴的**。而今呢,年轻人只盯着自身千篇一律营营役役的**子,电影以及所有艺术都沦为商业的奴婢,金融海啸也没能让每个人反思到精神的层面,如今的**只是一幕轰轰烈烈的过场戏,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会留下。